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A.曲辕犁的使用B.精耕细作模式
C.水利灌溉工具D.政府重农抑商
2020-12-25更新 | 1268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在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19581028日,山东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材料四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量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1)材料一中的唱词反映了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情况下,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实行什么样的农业政策?明清时期这种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不利的影响?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新乐园”的幸福生活在当时为什么不能长久?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三、四回答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020-11-17更新 | 8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
2020-11-02更新 | 476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农师”,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万(株),以固堤岸”,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宋朝与近代英国在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相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7 . 下图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是(  )
A.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C.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020-09-03更新 | 402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2020-08-15更新 | 197次组卷 | 4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展,使列国的生产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春秋中后期牛耕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开始使用铁犁,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牛耕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成为可能,这就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男耕女织的综合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

材料二   (北宋东京)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明代中后期的中国农业有很大进步。各种作物品种增加,仅稻米品种每个地区多有几十种。甘薯、玉米、烟草、花生等作物新品种由国外传入,广泛种植。植棉遍及南北。浙西蚕丝,广东蔗田,四川茶园,福建蓝草(染料),江南花生等,生产蔚为大观。农村经济商品化动向明显。

手工业种类繁多,棉纺、丝纺、浆染、造纸、制瓷、铸铁、榨油、麻、糖等技术明显提高。江南城镇大量脱离农业的手工业者进入民营手工业中,民营手工业地位反超官营。工商业发展,带来城市兴旺。新兴城市遍布南北,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围绕着城市。这些市镇专业性很强,具有各自的特色产品生产。明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通货。

明代,还出现了徽商、晋商、闽商、陕商、浙商等商帮,他们经营各类商品;资金能达百万两白银,这都为资本流通和集中创造了便利条件。

农业上表现出品种多、产量大:劳动力逐渐自由化,推动手工业和市场活跃;海外输入大量白银;国内白银的通货作用增强;城市集镇兴旺等都在为资本主义化的生产准备着条件。于是,生产行业内部的新气象一资本主义萌芽呼之欲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古代史》下卷和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东京出现了“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能产生的有利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B.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资本主义发展迅速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