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019-01-30更新 | 9873次组卷 | 155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哈32中高三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乡村社仓制度规定,各村二三十家为一会,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若遇凶年,则计户给散,先中下户,后及上户,上户需偿还,中下户则免其偿还。这种社仓模式,强调完全由民间独立经营,不由官府插手,以避免出现官吏侵吞舞弊行为。然社仓完全由民间经营,其建设状况取决于乡间士绅和富户的良德与努力。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社仓发展较好,反之则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材料二   清朝社仓,分成乡村设立的社仓和市镇设立的义仓两种。最初管理均由民间公举本乡有名望之人负责。“春日借贷,秋收偿还,每石取息一斗”。岁底,州县衙门稽查社仓的收储,具报朝廷。清代的社仓以“借贷取息”来维系社、义仓的运行,“春借秋还”,则给百姓以巨大压力。后来朝廷又令地方官府经理社、义仓。如此,社、义仓的管理经营成为地方官员的职责,社、义仓也渐为州县官府所用,而与百姓的实际之需相去甚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社仓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明清政府重视社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社仓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明清社仓制度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图片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准确,与观点一致,逻辑清晰)
2019-01-15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
B.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C.自给自足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2018-12-13更新 | 130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东南联合体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C.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6 .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B.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C.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2018-09-22更新 | 198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A.脆弱性
B.落后性
C.封闭性
D.稳定性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

材料二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苏州)生齿(指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四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比较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在当时发展缓慢的主要政策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唐朝农学家、文学家陆龟蒙在《象耕鸟耘辨》一文中对传说中的“象耕鸟耘”进行了自己的诠释。他认为所谓的“耕如象行”,即要求耕田必须像大象行走一样“既端且深”(深,即深耕;端,则是要求平直)。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生产规范
B.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
D.粗放经营
2018-07-28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