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经济活动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活动。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天仙配》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农民成群结队报名入社

手工业者积极报名入社

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中期的什么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2020-06-15更新 | 232次组卷 | 49卷引用:湖南省醴陵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这说明
A.曲辕犁在北方更早使用B.文献参考必须多重印证
C.壁画比文献更具可信度D.史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4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为2010年8月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邮票。

它反映的是中国古人        的生活方式。结合所学,概括这种生活方式出现的经济条件。
(2)请将下列农具与其出现并运用于农业生产的朝代、及描述其功能的史料进行连线。

1829年,一位英国诗人描述曼彻斯特:很难想象,在如此拥挤的街道,所有用砖砌成的房子被周围弥漫的烟雾熏黑。它们之中的繁华建筑,有的大如修道院,却没有它们应有的古朴、美丽和圣洁。有的只是永不停息的机器所发出的喧嚣声。而当铃声响起,可怜的人们知道要忙着去工作,而不是去祷告。

1890年,清朝某小吏感慨:(火车)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果能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鲜。


(3)根据材料,归纳两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2013年4月8日早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逝世。早在1970年担任教育及科学大臣时,撒切尔夫人取消了给7岁至11岁儿童免费供应牛奶的政策。她认为,牛奶付费并不会增加英国家庭的负担。这确实节省了大量开支用于改进教育,却也为她招来恶名,《太阳报》戏称她为牛奶掠夺者


(4)结合所学,试评价撒切尔夫人取消学生免费牛奶的行为。
2020-04-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材料四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32

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清代外交史料》

明武宗下令"禁商贩,不许服用貂裘……非占商籍不许坐市廛";清王朝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防乱"。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形态?这一经济形态有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经济有什么新现象?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发展缓慢的原因。
7 . 耕读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是安身立命和治家的根本之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期儒家尊“劳心”贱“劳力”,孔子认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焉用稼?”认为讲求礼义才是君子之选。孟子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但孔子的弟子曾子不得已而力耕于泰山之下,颜回也曾亲自参与耕作。汉代,人们开始把耕读相兼的教育思想加以强化。朱买臣“负薪读书”、倪宽“带经而锄”,都是代代相传的劝学励志典故。东汉经学家郑玄“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与学生一起力行耕读相兼的生活,有“以耕学为业”之语。

——摘编自邵彦敏《中国传统耕读教育浅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耕读文化发展的阶段特点,并概括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耕读文化的历史价值。
简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近代史学家傅斯年说“史学就是史料学”。中国史料纷繁芜杂又浩如烟海,学史者要仔细鉴别,从中得出正确的信息。

材料   “诗歌里的古代经济”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诗歌里的古代经济”,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做到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草村,到乾隆时,“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   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自《明神宗实录》

材料四   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一家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经济形态?
(2)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货物名称及输出国价值(银元)提示说明
1781~1790年中国茶叶9600多万每年从英国流入中国几百万银元
1781~1793年英国呢绒等1600多万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六分之一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自给自足特性使中国贸易出超
C.中国在中英贸易中保持逆差
D.英国尚未重视开拓中国的市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