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关于下列两种古代生产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工具都是古代农业生产领域重大发明
B.两种工具使用都使人类摆脱了自然力限制
C.两种工具都能够在生产中节省一定的人力
D.两项发明在当时都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在《汉书·食货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冬,民既入(入:呆在家里),妇人同巷,相从夜绩(绩:把麻搓捻成线或绳)……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这则材料可以反映出汉代
A.家庭手工业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B.纺织技术较为成熟
C.已经出现勤劳节俭的优秀品质D.社会生产普遍采用集体经营的方式
2022-04-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记述了谷、瓜、葵、葱等多种作物与绿肥作物的轮作复种,称为“美田之法”;创建了“种子田”,进行良种繁育;粟的品种增至86个,水稻品种为24个。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B.发展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C.中央集权的体制优势D.农业经济已全面领先世界
2021-06-27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   汉代一般自耕农年收入与支出情况(粮价以一石三十钱计)
类别粮食重量(石)占比(%)
总产量150100
口粮9060
祠祭(300钱)106.6
田租53.3
赋钱(600-1000钱)20-3313.3-22
种子、少量饲料106.6
其他2-151.3-10

据表1可推知,汉代
A.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B.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C.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D.采取轻徭薄赋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三刻拍案惊奇》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阮胜的妻子劳氏因服侍常年生病的婆婆,"纺绩功夫没了一半"。阮胜因母病而心焦,"又在田中辛苦",也生了重病。劳氏感叹;"那(哪)有钱雇人下田?这田弄得一片生,也不知个苗,分个草,眼见秋成没望了!"这段记述反映出
A.传统纺织业的解体B.社会保障的缺位
C.个体小农户的困苦D.夫妻地位的逆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如图为江苏邳县出土的汉代捕鱼归来画像石,被《中国农业考古图录》所收录。画面上有两名渔夫,六只鱼鹰,前面一人肩扛鱼叉,手臂上有一只鱼鹰,而其中一只鱼鹰正从嘴里吐出一条鱼。该画像石(     
A.是研究汉代农业的一手史料B.体现了江南农业生产的落后
C.反映了田庄渔业的发展状况D.说明汉代民众生活异常艰辛
7 . 唐初由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部入闽,招徕流亡,建宅垦荒,开村落,拓山林,“负耒耜者皆望安仁而来”。对于归附的山越“流移”,实行“不役不税”政策,扶持生产。陈氏父子的这些举措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造成了南方地区动荡
C.使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是敦煌石窟榆林窟第25窟中的壁画《弥勒经变》(局部),此图不仅描绘了唐代犁田、播种、扬场等农业生产的过程,还表现出弥勒世界“一种七收”“人寿八万四千岁”等内容。这主要反映出
A.农业生产活动的繁忙场景B.当时的社会现实与理想追求
C.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佛学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802年《合肥县志》中有关于农户生猪养殖的记载:养猪应设猪圈,避免放养家猪,圈中应用田土和稻草铺垫,生猪可食用人的残剩食物以及谷糠、瓜皮等,其排泄物与垫土混合后可做上好肥料。这些记载反映了(     
A.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B.农户生活品质大大提高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D.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2022-07-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运城市上王乡牛庄村《丁丑大荒记》记载:“光绪三年岁次丁丑,至年终无雨,秋禾尽无,岁大饥。人食树皮草根及山中沙土石花,将树皮皆剥去,遍地剜成荒墟。共绝户一百七十二户,死男女一千零八十四口,总计人数死者七分有余。”该材料反映了(       
A.封建政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B.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C.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D.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2022-07-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