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2020-06-15更新 | 232次组卷 | 49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材料四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32

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清代外交史料》

明武宗下令"禁商贩,不许服用貂裘……非占商籍不许坐市廛";清王朝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防乱"。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形态?这一经济形态有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经济有什么新现象?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发展缓慢的原因。
3 . 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
时间史料出处类别
文帝三年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汉书·文帝纪》生产和消费并贷
元狩三年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史记·平准书》生产和消费并贷
本始四年遣使者赈贷困乏《汉书·宣帝纪》生产性借贷

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
年份地区事由贷放措施赈贷物
康熙三年浙江海宁刮飓风、修海塘动款货币
康熙五年广东旱灾动支通省积谷散赈谷物
康熙十年淮扬民饥截留漕粮6万担,开仓米4万担粮米

——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


材料二 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国家农贷能保持小农“不贫不富”的状态不被打破吗?为什么?
2018-04-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草村,到乾隆时,“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   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自《明神宗实录》

材料四   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一家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经济形态?
(2)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古时代的济贫医院主要由基督教教会主办,至于修道院、寺院等收容穷人、残疾人、被遗弃的妇女,发散食物、衣服给地方的贫户等救济活动,更是不胜枚举。论及中国古代的慈善活动,无论国外汉学者还是国内研究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学者,都常强调中国宗族的重要性异于西方,西方教会的重要性异于中国。但与这种“有宗族而无宗教”的“中国特色”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社会公益角度看,宗教组织的作用实比宗族组织更大。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进入后工业时代,为了缓解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而导致的社会矛盾,英国建立了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民间的社会慈善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慈善组织活动领域扩大,深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得到深刻认同后,英国慈善事业迎来快速发展期,1954年英国制定《慈善信托法》和《娱乐慈善法》等法律法规,此后,相继于1960年、1962年、1993年对与慈善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

——《英国慈善发展进程:靠法律完善,更靠公民自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慈善业的差异;与古代慈善业相比,指出英国近代慈善业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其二战后慈善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慈善业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价值、

2018-02-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