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材料二 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如“第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栾布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等。

材料三 由于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的限制,田庄主不可避免地会对田庄内的宾客、徒附和奴隶进行剥削。同时,由于田庄作为一个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使得它带有种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庄,在国家控制无力时,田庄就会成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成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如《后汉书·酷吏·李章传》记载:“赵、魏豪右往往屯聚,清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壁,缮甲兵,为在所害。”汉末董卓在郿筑坞,高厚七丈,周围一里一百步“积谷为三十年储”,号曰“万岁坞”。“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毂纨素奇玩,积如丘山。”董卓认为有了郿坞,“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董卓传》)。再者东汉时期的豪族在田庄中隐瞒大量田产和劳动农民创造的物质财富大部分不是作为赋税纳入国库,而是作为地租被田庄主所攫取,影响国家的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东汉中央集权的经济力量,“使得东汉封建经济的发展不是像西汉那样表现为封建国家的强大,而是表现为封建国家的贫弱和政治的不稳定”。

——杜庆余《论汉代田庄的历史地位》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与材料三体现的经济现象有什么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田庄经济的危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我国是栽培稻的起源地,水稻的传播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距今七千年前,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已出现了发达的稻作文化。黄河流域先秦时代比今天温暖,宜种稻的下隰地较多。《史记·夏本记》《豳风·七月》《小雅.甫田》《白华》《周颂·丰年》等都有多地种植水稻的记载。先秦时代北方产稻地区比现在更广,但种植面积却不大,在黄河流域的作物构成中,稻比不上粟的地位。稻和梁都是珍贵的食品,稻大多是用来酿酒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南迁,为稻米种植带来勃勃生机。跟随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还有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与南方的湿润气候与丰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万顷良田。经过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断经营和开发,江南的稻米逐渐成为维系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摘编自文慧《稻米传奇》

材料三 大约3000年前开始,稻米从中国出发,向北传递到朝鲜,向南影响至越南,2000年前东传到了日本。中国稻米穿越崇山峻岭、漂洋过海,随后陆续传播到西亚、欧洲等地,最终形成了日本学者渡部忠世所说的“稻米之路”。

——摘编自文慧《稻米传奇》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稻作文化的特点,并简析隋唐到宋代江南稻米广为种植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稻米之路"形成的作用。
2021-08-29更新 | 40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民众在农业劳作中领悟到:说空话无补于事.实心做事必有所获。农耕文明下。农民希望起居有定,耕作有时,因而他们追求安宁稳定。以穷兵黩武为戒。中国北方民族的勇猛善战、粗犷强劲等成为农耕文化的补强剂;先进的农耕文明又促进了游牧民族社会形态的变化。这一切形成了古代中国不同区域文化格局。

——摘编自倪晓燕{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末宋代以后,中国的农耕技术并无明显的突破,明清时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宋代相比较,大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农业生产总量的增长不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提高。而是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以及引进高产作物如玉米、番薯来实现的。当然这一实现。也包括大量劳动力的投入。

材料三   古代中国的商品经济与西方商品经济一样,都对自然经济有潜在的瓦解作用。但这种瓦解作用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因农耕经济的多元化结构而被化解或吸收,在中国封建社会,商人经商致富后除买田置地外,更想跻身官僚地主阶层。

——材料二、三均整理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耕经济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认识。
2021-12-0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一中学、松原市长岭县第三中学等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的经济作物在北方地区已经被广泛种植,一些豪强地主的庄国往往经营大规模的园圃,梁孝王的东苑更是“奇果异材毕备”。当时的经济作物种类主要包括枣、桃、李、杏等水果,以及韭、葱、姜、芥等蔬葉。每种作物往往又培有出若干品种,有的水果品种达数十种之多。棉花在这一时期已经传入中国,但是种植仅限于边地,范围不广。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已经遍及大江南北,除传统的作物外,棉、烟、茶、甘蔗等作物的种植也极为广泛,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的棉纺织技术出现重要突破,到了明代,棉花的种植已遍及全国。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业产棉区,如松江地区“大半植棉,当不止百万亩”。甘蔗主要在南方种植,又以广东为最多。茶叶种植遍及全国而又各具特色,安徴霍山茶、云南普洱茶都闻名全国。畑草自明代中叶传入中国后,迅速传遍全国。其中,山东济宁烟、山西青烟远近闻名。

——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与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经济作物种植广泛的原因。
2021-07-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A类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