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三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习近平20221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图1所示生产工具出现在我国哪一朝代?图2反映了中古时期西欧农民生产的场景,这一时期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工业生产的革命”最早开始于哪一国家?
(3)根据材料三,“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什么时代?概括这一时代劳动方式呈现的趋势。
(4)根据材料四,我国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的机遇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根据如表所列数据,能得出的合理解释是
时间人口数量
(亿人)
耕地面积
(万公顷)
人均耕地
面积(亩)
1753年
1766年
1784年
1812年
1.84
2.08
2.86
3.34
4901.50
5204.89
5070.49
5259.53
4.00
3.75
2.66
2.36

A.精耕细作继续发展B.人口优势逐步显现出来
C.生产关系发生剧变D.农副产品实现了商品化
2022-04-20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等四校2022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4 . 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组数据反映出战国时期
A.东北地区农业水平高于华北地区B.精耕细作农业已经形成
C.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中国全面进入铁器时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长沙楚墓出土铁器统计分析表。据此推断当时(     
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战国晚期
墓葬数量2980289909
出土铁器数量3732103

A.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B.铁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器
C.粮食产量得到显著增长D.农业生产水平可能提升
2022-07-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迅速推广
2019-08-09更新 | 201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6届湖北荆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如表所示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川、渝、滇、黔地区铁农具出现时间的统计情况。这反映出该时期
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战国晚期~西汉晚期战国晚期~西汉晚期西汉西汉
战国晚期~东汉初期西汉末年~东汉
公元前329年~西汉西汉
战国晚期~秦西汉中晚期~东汉初年
战国早期战国晚期~西汉晚期西汉中晚期~东汉初年
西汉西汉
武帝时~东汉初年西汉

A.西南冶铁业获得长足发展B.铁犁牛耕技术不断革新
C.西南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D.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
2022-06-2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据考古资料统计,汉朝出土的铁农具种类及比例如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农具类别初耕农具中耕农具播种农具收获农具
农具种类铁犁、铧冠、鈄(bi)土铁锄、铁铲、铁耖(chao)耧车、犁铧铁镰
所占比例61%7%22%10%
A.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B.铁农具的使用范用扩大
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开始使用铁制耕作农具
9 .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208095796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C.田庄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D.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亩;一易之地,休一岁乃复种,地薄,故家二百亩;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复种,故家三百亩。

——《周礼·大司徒》

材料二   (赵过)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

——(东汉)崔寔《政论》

材料三   据介绍,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立保护性耕作国家级示范县226个,省级示范县365个。保护性耕作实施总面积达近5000万亩,免耕播种面积1.38亿亩,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到3.27亿亩。在农业部建立的10个监测点的玉米、小麦等14种作物产量数据中,有13种表现出了增产效果。在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节本增产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平均101元/亩,一年一熟区为43.5元/亩。据北京市各区县测算,2006年全市有177万亩粮田实施保护性耕作,农民节本增效8000多万元。


(1)材料一体现了耕作方式怎样的特点?当时国家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介绍的是哪一农业生产工具?该工具有何特点?具有怎样的优势?
(3)我国目前大力推行保护性耕作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该耕作方式具有怎样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自古以来,为了精耕细作人们往往采取哪两种方法?
2019-06-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周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