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埃及的水利灌溉既有因尼罗河定期泛滥而形成的自然灌溉.也有人工修建的堤坝、开凿的沟渠等带来的水利灌溉。人工水利灌溉,自前王朝后期开始出现.历经法老时期、托勒密时期的发展,取得了极大成效,并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帕勒莫石碑》铭文中记录着早王朝时期,埃及政府专门设有官员观测、记载尼罗河水位的变化,用于指导灌溉系统的运作。“因为尼罗河水位的上涨,随时可能淹没谷地,所以国王采取加固河口的办法.使河水回槽”。灌溉系统可以防止土壤盐碱化,土质因此得以改善。统一、高效的人工灌溉系统需要集体协作,这就要求政府组织官员管理水利灌溉工程,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摘编自黄明辉《古代埃及农业水利灌溉探析》

材料二   奏汉时期以开始规划修建一些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而著名,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灌溉发展的高潮时期。秦帝国成立后,非常重视水利,先后加固和修建郑国渠和灵渠一其中前者为灌溉工程。汉代统治者在不断维修前代水利工程的同时,还修建了引用泾水、渭水、洛水的灌区。引用渭水及其支流的有成国渠、灵轵渠等,灌溉面积从几万亩到几十万亩不等。为应对匈奴的南下侵扰.汉武帝在黄河上游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等地建立地方机构,移民屯田和发展水利灌溉工程。据统计.西汉末年,全国人口已达到5767万,耕地为50600万亩。

——摘编自顾浩、陈茂山《古代中国的灌溉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埃及水利灌溉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水利灌溉工程快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水利灌溉发展的历史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三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习近平20221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图1所示生产工具出现在我国哪一朝代?图2反映了中古时期西欧农民生产的场景,这一时期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工业生产的革命”最早开始于哪一国家?
(3)根据材料三,“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什么时代?概括这一时代劳动方式呈现的趋势。
(4)根据材料四,我国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的机遇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3 . 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镬、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C.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D.小农经济地位日益巩固
4 . 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翻车
2022-11-21更新 | 275次组卷 | 47卷引用: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夏朝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2022-10-2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华师希平双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年来,湖北西部地区发掘出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器情况如表所示。据此推论正确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湖北西部地区(     
年代地点器物
春秋时期湖北秭归柳林溪遗址两件铁锸
战国时期湖北宜昌朱其沱遗址一件铁镭
战国时期湖北宜昌朱家台遗址一批铁器,主要为农具
春秋时期湖北宜昌上磨垴遗址一批铁器,有镭、锋、刀等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秭归张家坪遗址二十余件铁器,有锸、斧、锋等
A.大土地所有制瓦解B.冶铁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
C.生产方式经历变革D.私营冶铸业获得快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接下来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此图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B.耕犁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
C.精耕细作的农业开始产生D.铁犁牛耕已经得到了应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研究发现,在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砖中,山东地区的多呈现王公赏乐、宴乐场景,且田地里劳动者数量众多;而陕西地区多是农牧生活场景,画有家禽或家畜,画面中人的数量并不多。这反映出当时(     
A.农耕经济占据主导B.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C.牛耕技术尚未普及D.社会贫富差距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水平的生产力。下图的农业生产工具开始出现于
A.秦代B.汉代C.唐代D.清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就明确论述:“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连。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他在《资本论》第1卷中又明确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