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出现于如图所反映的历史空间中的经济现象是(     
A.农业生产以集体耕作为主B.劳动工具材质以青铜器为主
C.铁犁和牛耕逐步得到推广D.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
2 .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022-10-17更新 | 485次组卷 | 34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鑫源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西汉赵过“始教民牛耕”。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下列史实可用于质疑该观点的是
A.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存中发现了家养黄牛的骨骼
B.《尚书·酒诰》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C.春秋时期出现若干与牛耕相关的人名,如“冉耕,字伯牛”
D.“牛郎织女”的神话可能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
4 .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
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D.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发展生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

——《汉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并分析其客观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6 . 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表。它反映了汉代
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
西汉238541347
东汉467954113829

A.经济重心开始向南移动B.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
C.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D.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7 . 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代的铁农具。据此可知,汉代
A.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B.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D.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
8 . 春秋战国时期,使“深耕易褥”成为可能,极大促进荒地垦植活动,也为兴修大型灌溉水利工程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A.铁器的广泛使用B.牛耕方式的普及
C.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D.陶器制作技术的进步
2021-01-02更新 | 992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粮食总产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柱状图。据此可知
A.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未发生质变B.土地兼并是古代农业发展的桎梏
C.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水平高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诸侯争霸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铁农具出现和牛耕的推广D.“初税亩”的出现
2020-11-01更新 | 118次组卷 | 20卷引用:海南省东方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