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下列各项中有利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和成熟的有
①耧车与曲辕犁等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使用
②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的推广使用
③经济重心的南移
④农作物品种的交流与引进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崩溃
B.铁犁牛耕的应用
C.井田制瓦解
D.水利工程的兴建
2019-07-17更新 | 440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较为普遍。《荀子·富国篇》说:“掩地表亩,刺草植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韩非子说农夫耕作时“必且粪灌”。由此可知,当时
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B.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C.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D.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2019-07-13更新 | 6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208095796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C.田庄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D.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滕州、邹城
山西平陆枣园
内蒙古和林格尔
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统治者“无为而治”
D.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2019-07-02更新 | 1166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江淮地区每年向北方运粮30万石左右。材料主要说明
A.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滞后性
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
C.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
D.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割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井田制的瓦解
B.耕种技术的进步
C.劳动人口的增长
D.小农经济的形成
2019-06-01更新 | 53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这些农具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B.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D.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019-05-21更新 | 372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一中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