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A.二牛一人耕作法B.铁犁冠C.曲辕犁D.耧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这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刀耕火种土地利用率低
B.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出现
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D.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确立
4 . 《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A.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
B.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
D.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
2018-03-24更新 | 521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2018-03-18更新 | 366次组卷 | 32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据历史学家估算,战国时粟的亩产量大约接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时粟的亩产量提高到93市斤,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在古代中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作物品种的增加
B.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
C.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
D.农民的长期辛勤劳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国家统一的完成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家庭手工业的出现
2016-12-13更新 | 264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农民早期采用的是耕耱结合的方法,即在翻耕后用“耱”来耱平地面和耱碎土块,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后来,则在耕耱之间又加上了“耙”,形成了耕、耙、耱三位一体的旱地耕作技术体系。“旱地耕作技术体系”形成于
A.春秋时期B.西汉时期C.魏晋时期D.明清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据《吕氏春秋·上农》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
A.井田制的实行
B.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