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226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练习:古代农业的发展
2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019-01-30更新 | 4983次组卷 | 93卷引用:备考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河南新郑的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由此可知
A.河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最为先进
B.陶器生产占据韩国经济主导地位
C.商代统治中心的冶铜技术得到继承
D.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已经比较普遍
2018-12-20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12月31日 《每日一题》高考二轮复习-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小农经济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
A.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B.没有科学可信性
C.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D.源于农民的无知
6 . 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反映了当时
A.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B.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牛耕技术备受推崇
D.种植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2018-11-05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08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7 . 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据此可知唐代农耕技术
A.形成完整体系
B.达到古代顶峰
C.江东落后于岭南
D.岭南领先于全国
8 . 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省份地点铁器物种类
四川绵阳斧、锸、锛
四川荥经铁锄、曲炳刀、削刀
重庆巫山铁犁铧、长钎形器、铁削
重庆涪陵铁斧、铁锯、刻刀
重庆云阳铁削、铁锄

A.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
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
C.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D.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2018-10-24更新 | 17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8年高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8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9 .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农产品产量增加
B.人口数量增加
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D.水利事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西汉时,粮食产量普遍有所增加。《淮南子》记载汉代一般亩产在四石左右。西汉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重农抑商的实施
C.耕作技术的提高
D.水利工程的兴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