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斗牛画像砖,画中斗牛士拿着器械斗牛。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并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据此可知
A.劳动实践是民俗文化发展的源泉B.中原民间盛行尚武之风
C.铁犁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斗牛活动D.文人画创作蕴含农本观
2021-05-21更新 | 339次组卷 | 10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2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反映了当时
秦汉时期出土的四种铁农具比例统计
类别初耕农具播种农具中耕农具收获农具
比例61%7%22%10%
A.小农经济形成B.铁器广泛应用
C.注重精耕细作D.社会分工明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B.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C.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021-05-18更新 | 67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历史04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活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见下表)。这说明此时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2)西安、陕北
山东腾县(2)邹城
山西平陆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泗洪、睢宁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趋于成熟
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推广
C.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基本持平
D.牛耕的推广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5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离开土地的“游民”逐渐增多,独立的工商业者游走各地,游土凭借智慧谋略活跃于各国的社会舞台,游侠靠勇武为人排忧解难。这类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出现了大变革B.诸侯争霸破坏农业生产
C.思想多元格局开始形成D.新的生产方式得到普及
2021-05-08更新 | 783次组卷 | 6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0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秦律》规定,禁止在牛马经过的地方设置陷阱,即使未造成伤害也要处罚。《汉书·龚遂传》记载:“禁私杀牛马,有宰食者,杀无赦。”这些规定
A.说明古代重视动物保护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体现了秦汉法律的严酷D.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2021-05-07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4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7 . 商周时期,锸、䦆类农具开沟起土较慢,农田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沟宽垄窄;战国晚期,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沟、垄宽度基本一致。这一变化表明战国晚期
A.生产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集体劳作方式不断得到强化
C.人地矛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D.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
2021-05-05更新 | 1746次组卷 | 15卷引用:高频考点06商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8 . 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按月记录了当时的农事活动。表1整理自该书。
一月祭祖、上椒酒于家长、祈丰年、命成童以上习《五经》、命女红织布、种春麦、瓜果等、酿酒作酱、伐竹木。
二月祭太社、习射以备不虞、命缝人浣冬衣、种药制药、卖粮食、收薪炭。
三月令蚕妾治蚕室;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无或务他,以乱本业,有不顺命,罚之无疑;种稻、豆、麻等;赈济族人;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之寇。

表1
由表1可推知,该书集中反映了东汉
A.小农经济的生产状况B.大地主田庄经济形态
C.土地公有制发展情况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9 . 下图呈现了部分汉代农耕工具与技术,它们的出现
A.有助于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B.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南移
C.根除了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D.推动了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10 . 北朝时贾思勰著农书《齐民要术》,对于锄草他认为:“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多锄则饶子,不锄则无实,五谷蔬菜瓜果之属,皆如此也。”,这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
A.分工细致B.是北方的主要经济形式
C.注重精耕细作D.收成完全取决于人力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