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翻车
2022-11-21更新 | 275次组卷 | 47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农具类别初耕农具播种农具中耕农具收获农具
农具种类铁犁、铁锸、铁钁、铁斧耧铧铁铲、铁锄铁镰
所占比例61%7%22%10%
A.铁农具普及到全国B.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形成
C.农业生产科技落后D.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九章算术》记载,汉代牛价很高,“牛一头直万五千”。而西汉主要粮食一石一般为30—80钱,东汉也不过数百钱。据此可推知,当时
A.田庄经济抬高粮食价格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D.先进耕作方式推广受阻
2021-08-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4 . 西汉画像石题材丰富,其中牛耕图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出土的西汉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区域如下表,据表可知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平陆枣园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A.牛耕技术已在全国普及B.牛耕图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C.汉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D.出土文物不一定能佐证真实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反映了当时
秦汉时期出土的四种铁农具比例统计
类别初耕农具播种农具中耕农具收获农具
比例61%7%22%10%
A.小农经济形成B.铁器广泛应用
C.注重精耕细作D.社会分工明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活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见下表)。这说明此时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2)西安、陕北
山东腾县(2)邹城
山西平陆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泗洪、睢宁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趋于成熟
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推广
C.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基本持平
D.牛耕的推广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二十家子古城遗址中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冶炼厂,出土了大量铁制 农具。这些文物可用于研究西汉时期
A.中原农耕方式的外传B.屯田制度的实施范围
C.边疆地区农业的发展D.边地战事的频繁程度
9 . 考古工作者在战国七雄的疆域内普遍地挖掘到战国中、晚期的铁农具,河北石家庄一处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即占同一地点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南辉县固围村的五座魏国墓葬中就掘出了58件铁农具,河北兴隆及磁县都发现有用来制造锄、镰、镢等各种农具的铁制型范。这些发现表明,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进步推动社会分工B.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铁农具在中原各国普遍使用D.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10 . 学者史建群在《井田与井田制度》一文中指出,《孟子》《周礼》所述按“一夫百亩”标准分配土地的制度,并非殷商、西周之制,而是春秋时期各国普遍推行的授田制。这是因为春秋时期
A.农业人口的大量增加B.铁器和牛耕技术的使用
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水利工程的大规模修建
2021-03-07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庆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