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仿真卷(三)历史试题
2 . 安徽六安战国墓发掘出把精美的宝剑,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漆器、陶器等文物。下列物品肯定不会在墓中出现的有
①青花瓷   ②棉布衣服   ③青铜器   ④曲辕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 . 如表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出土分布状况(单位:件)。据此可知,汉代
地区时间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
战国11729
西汉238541347
东汉467954113829

A.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B.铁犁牛耕普及到全国
C.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D.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2021-06-2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二十家子古城遗址中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冶炼厂,出土了大量铁制 农具。这些文物可用于研究西汉时期
A.中原农耕方式的外传B.屯田制度的实施范围
C.边疆地区农业的发展D.边地战事的频繁程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为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铧、铜壁土。该组文物磨损严重,使用痕迹明显。这组农具体型较大,铜铧铜壁土合重约10公斤,是依靠人力无法使用的大型农具。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铁犁牛耕已经出现B.青铜农具已大规模使用
C.生产能力有所提升D.小农经济已经普遍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如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
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B.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
7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021-10-07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河南、江苏、浙江、广西、内蒙古、吉林等地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历史记述必须考古发现佐证B.商周时期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C.我国使用牛耕技术历史悠久D.文献资料史料价值极其有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表1   考古发现黄河流域两汉时期粮食遗存统计表(部分)

时代

出土地点

粮食遗存

河南洛阳烧沟汉墓

粳稻、大豆、小豆、薏苡、黍、粟、高粱

河南洛阳西郊汉墓

稻米、小麦、大麦、粟、黍

西汉早期

陕西咸阳杨家湾4号墓陪葬坑

稻米、黄米、粟、豆类、小麦、荞麦

西汉早期

河北满城汉墓

稻、黍

西汉晚期

河南辉县汉墓

稻、粟

东汉

陕西西安东汉墓

稻、大麦、薏苡、粟、黍

据表1可知,当时黄河流域

A.粮食的产量有所提高B.粮食作物种类多样
C.稻粟是主要粮食作物D.稻的种植面积扩大
2021-01-24更新 | 97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10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就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农耕方式B.农业生产获得长足进步
C.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D.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2021-07-04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