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田”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如折腹鼎、陶背壶等文物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拥有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的要素。这体现了(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023-02-27更新 | 350次组卷 | 56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曾随之谜”

在今天湖北境内,中国的传世文献从来没有记载过周代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却证明历史上湖北的随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史籍中明确记载这一地区只有一个随国,但却从未见随国青铜器出土。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不一致,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曾国”和“随国”两个国名关系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曾随为一国,有的学者认为曾国绝不可能是随国。

2019年,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出土铜器2000余件,其中礼器近600件。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组大墓均出土有编钟,同一墓葬均出土带有周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铜鼎。以下为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



针对“曾随之谜”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依据。
2021-05-0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曾随之谜

在今天湖北境内,中国的传世文献从来没有记载过周代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却证明历史上湖北的随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史籍中明确记载这一地区只有一个随国,但却从未见随国青铜器出土。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不一致,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曾国”和“随国”两个国名关系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曾随为一国,有的学者认为曾国绝不可能是随国。

直到2019年,这场争论才得以平息。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出土铜器2000余件,其中礼器近600件。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组大墓均出土有编钟,同一墓葬均出土带有周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铜鼎。以下为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

铜缶

编钟
(1)考古发现如何解决了“曾随之谜”?
(2)此次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周代的哪些史实?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西汉京津冀地区汉墓中出土铁质农具——览表。据此判断,当时京津冀地区
时代墓葬名称出土铁质农具文献来源
西汉邯郸王郎村汉墓《考古》1980年第1期
邢台柏乡东小京村汉墓《考古与文物》1994年第4期
石家庄鹿泉高庄汉墓饼、鍤《高庄汉墓》,科学出版社,2006年
石家庄赵陵铺汉墓《考古》1959年第7期
保定满城汉墓犁铧、铲、镢、耙《满城汉基》,文物出版社,1980年
保定易县燕下都汉墓《河北省考古文集(二)》,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
北京昌平史家桥汉墓《考古》1963年第3期
张家口阳原北关汉墓《考古》990年第4期
唐山陡河水库汉墓《考古通讯》1958年第3期
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坨头村汉墓《考古》1966年第1期

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B.冶铁业领先于世界
C.盐铁官营规模扩大D.锄锸是主要铁农具
5 . 2021年3月20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又有重大发现,历时半年多的发掘,共出土金面具、青铜神树、巨型青铜面具、象牙、贝壳、丝绸等500多件重要文物。四川三星堆遗址文明与中原商周文明同时,但青铜器的造型明显不同,这说明
A.古蜀文明已超越中原文明B.古蜀文明独立自成体系
C.古蜀文明来源于商周文明D.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化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几十年三星堆等大量考古发现表明,蜀地曾有一个特色鲜明的古代文明。这个早期文明是一个以原始宗教维系的神权国家、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有机融汇而成古蜀文明。古代蜀人相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一种朴素而充满生机活力的认识。他们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过宗教活动升天成仙,并创造出许多祭器和礼器,表达出丰富完整的信仰观念和崇拜习俗。秦汉之后,从出土大量汉画像砖、摇钱树等文物中,也可以看出四川地区盛行一种以升入天国、极乐长生为主题的崇拜习俗。东汉后期四川兴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这些思想支配下产生的,并成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赵殿增《略论古蜀文明的形态特征》


(1)根据材料,指出古蜀文明的特征,并结合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分析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2021-02-25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七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三星堆古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这说明
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
B.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
8 .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今年又有了重大发现,考古工作者从新发现的“祭祀坑"里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所示的青铜器和象牙等。专家分析这此文物既具有其独特的--面,又和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文物有诸多相似之处。据此可知
A.三星堆遗址文明既自成体系又别具一格B.考古发现是还原历史的唯一途径
C.该发现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体的特点D.古蜀文明在当时领先于中原地区
2021-07-06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高中教科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21年3月20日,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发布最新考古挖掘成果。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二号坑出土海贝约4600枚,这次挖掘中还发现了大量的象牙、黄金面具、黄金权杖、青铜神树(器型苏美尔和古埃及文明有一些相似性)。三星堆遗址年代久远,出士文物器型硕大造型怪异,与中原文明出土文物截然不同。据此可以推知
A.三星堆遗址属于外传文明遗址B.三星堆文明与西亚、北非文明等交流频繁
C.华夏文明多元一体,异彩纷呈D.三星堆文明远离中原,未受影响,独立发展
2021-04-19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三星堆文化

文物作为人类活动的遗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星堆共出土了1720件珍贵文物。按其功能分类,我们可将它们分为:祭祀品,共105件,主要是青铜器,其中较大型的樽和罍,其功能可能有两个方面,主要用于祭祀天神、地神和祖先,同时也可当作生活用品,比如装酒、粮食等;生产工具,共124件,主要是石器和玉石,其中有斧、凿、錾、刀等;兵器,共127件,主要是青铜器,还有石器和玉器,其中有青铜戈、玉戈、玉刀;生活与装饰,这方面数量最多,共1364件,其中有青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陶器、骨器、象牙器,以玉器为主,占615件。除上述四种类型外,还有80根大象牙,……另外,还有当时的货币——铜贝4662枚。还有数以吨计的陶片未计算在内。

——摘自冯学敏等《点击三星堆》

材料二   举世瞩目的三星堆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国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情形,展现了一个湮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三星堆考古发现提供的不仅仅是珍贵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将使学术界重新审视中华文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将因之而谱写新的灿烂篇章。

——黄剑华《古蜀的辉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释读三星堆文物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意义。
2021-06-17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1届高三仿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