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利、灌溉、施肥、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据《新唐书·地理志》等记载,隋唐五代时期全国各地共兴建各类水利工程近300处,远远超过自春秋至南北朝时期历代水利工程数量的总和。这反映了
A.农业经济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C.土地制度改变D.资本主义萌芽
2 . 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2021-03-10更新 | 240次组卷 | 33卷引用:天津市塘沽滨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记述内容出处
南阳太守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汉书·召信臣传》
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大唐六典》
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下始,仍先稻后陆宋《庆元条法事类》
若有违反水法多浇地亩,每亩罚小麦一石元朝《洪堰制度》
A.历代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
B.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
C.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管理
D.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
2019-07-11更新 | 473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塘沽一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4 .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漕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白渠
2019-04-05更新 | 14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县一中高一3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馀里间。”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其中的竖井是为了把暗渠中的水引上来
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
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
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
6 . 《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材料旨在说明
A.兴修水利实现了秦国的富强
B.农田灌溉促进粮食产量
C.修水渠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
D.水利技术已日益成熟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这描述的是
A.都江堰
B.漕渠
C.白渠
D.坎儿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