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利、灌溉、施肥、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的江南东路包括今天江苏的西南部、安徽的南部和浙江、江西的一隅。圩田(如下图所示)就是在这一带靠近江边或低洼地中建成的,周围有堰,让河水穿流其中,可调节水流大小。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朗B.地域特色影响农耕文化
C.宋代政府重视水利建设D.水利工程保障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前214年,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灵渠。这条人工运河,虽经历代修缮利用,但“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这说明灵渠
A.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B.保障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C.确立了中央对云贵地区管辖D.推动了岭南的经济发展
3 . 芍陂位于安徽省寿县南。约建于公元前597年,是淮河流域著名的古陂塘灌溉工程,它与福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芍陂的成功修建主要反映
A.农耕文明的必然要求B.秦国实力不断增强
C.淮河流域环境的优越D.农业技术长期领先
2022-02-1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四川宜宾出土的汉代“陂(bēi)塘稻田”模型图,一边为陂塘,一边为稻田,中间安装闸门,装有提升装置可以控制水量,陂塘面积与农田面积的比一般为1:4。汉代这种陂田模式
A.得益于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开展B.反映当时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
C.突破了南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D.大大提高了南方的水稻亩产量
5 . 唐代的农业技术主要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土地所有者中传播;宋代地方官员常常分发配有插图的农业手册给农民,而且与农业相关的书籍日渐增多。这一变化说明,宋代
A.抑制土地兼并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注重教育公平D.科技进步利于农业发展
2021-12-29更新 | 378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2月调研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大、中型水利工程进行考察,其发现下表所示:
国别名称水系、地区效益
期思雩娄灌区淮河,今河南省固始县一带“百里不求天”
都江堰长江之岷水,今四川省灌县“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西门豹渠黄河之漳水,今河北磁县、临漳“以富魏之河内”

据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水利工程区域分布均衡B.南北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接近
C.农业抗灾能力有所提升D.铁制农具已推广到全国各地
2021-11-02更新 | 28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新疆的坎儿井滋润了千里荒漠,孕育出吐鲁番甘甜醉美的葡萄和云朵般洁白的棉花。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井渠发明于
A.西周B.战国C.秦代D.汉代
9 . 下表所示为西汉时期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时间记载
汉文帝十二年“冬,十二月,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东郡;大兴卒塞之”
汉武帝元封二年“是岁,上使汲仁、郭昌二卿发卒数万人塞瓠子河决。天子自泰山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卒填决河”
汉成帝河平三年“河复决平原,流入济南、千乘,所坏败者半建始时,复遣王延世与丞相史杨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同作治,六月乃成”

A.北方天灾人祸不断B.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C.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政府重视修河治灾
10 . 中国远古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即为脚碓,晋代连机碓(见如图)可以“水轮翻转无朝暮,舂杵起落有后先。”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精耕细作程度的提高B.革新动力以提高效率
C.灌溉技术的不断突破D.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
2021-11-18更新 | 308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