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官营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云梦秦简《关市律》中提到“为作务及官府市”,这证明了官营商业的存在;在《金布律》《仓律》等书中都有官府出卖器物、原材料和牲畜的记载,盐、铁更是由官府垄断经营,利润巨大。《汉书·食货志》曾引援董仲舒的说法,商鞅变法后,官府的“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西汉初期在“无为而治”的大环境下,官营商业有所削弱,但汉武帝又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东汉把盐、铁统改为各郡国主管,实行“民营官税”,仅仅个别郡仍由官府经营采矿、冶炼和铁器销售,虽然东汉依然存在其他官府手工业部门,但总体上其官营商业的规模已经无法与西汉相比。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茶盐本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茶盐之税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官府经营茶盐,与民争利,实为下下策,不仅获利不比通商多,而且由于“利之所诱,虽曰刑人,号痛之声动乎天地,弗能禁也”,也极易导致人民的反抗、威胁朝廷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宋王朝又几次变异茶盐之法,或禁或驰,致使社会秩序更加不稳。因此进步的士人主张“今日之宜,莫如一切通商,官勿卖买,听其自为”,“诏天下茶盐之法,尽使行商,以去苛刻之刑,以息运置之劳,以取长久之利”。

——摘编自徐红《两宋时期士大夫商业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和西汉中后期强化官营垄断商业的共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营商业的发展趋势,并论述材料二中两宋时期士大夫商业思想的合理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5年,(北京)延庆县西拨子村发现了青铜釜,其内装五十余件青铜器,有鼎、匙、耳环、斧、奔、凿、刀、猎钩、锥、戈等生活用具以及生产工具和兵器,其时代约在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从器形和花纹上观察,这些铜器反映了我国中原地区和北方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情况。例如,其中有一件口沿饰有重环纹的铜鼎残片,其纹饰可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出土的铜刀、铜匙、铜猎钩等,也都与我国北部地区同时代山戎遗址出土的器物相.似,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色。

——摘编自章永俊《北京古代手工业发展因素探析(续)》

材料二   清朝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时期,人口大量增长,农业劳动人口饱和.向手工业转化,因而只能放弃新技术,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代替。在各类手工业当中,丝织业是比较发达的一种。据统计,鸦片战争前,全国的生丝产量每年约7.7万担.其中商品丝约为7.1万担,价值白银1202.3万两;丝织品产量为4.9万担,价值1455万两;两项合计12的价值2650余万两。这其中江南地区所产的丝和丝织品在总额中占80%以上,主要集中在苏、“、杭等江南都市一些专业的丝织市镇和周围乡村。

——摘编自董粉和《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技术特点分析与思考--以清代苏州织造局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北京地区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进步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地域性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