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官营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手工业部门依靠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为封建政府服务。工匠虽支领口粮和工银,得到低微的劳动报酬,但却是一种封建差役的性质,工匠作为一种终身职业且世代相传,存在一定的人身隶属关系。织造局内的官吏对工匠进行残酷地压迫和剥削,表现出封建的强制性,胥役利用经手发放工价,用银两成色和分量来克扣。发放工匠口粮不按期,量米用不同的斛斗,侵冒勒索更是常事。

——摘编自董粉和《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技术特点分析与思考》

材料二   汉阳铁厂是当时我国最大的一家钢铁厂,该企业实际生产数量与预计相差很大,开炉一年零两个月,仅生产生铁 5650余吨,只是预计的六分之一,生产各种钢3090余吨,仅及预计产量的十分之一。以后的产量一直停留在这个水平上。由于燃料不能自给,所用焦炭大部分要依赖外国进口,每吨洋焦炭价格高达20两白银,每炼一吨铁要耗焦炭1.1吨以上,值银22两左右。当时每吨铁的价格只值银20两,抵偿不了焦耗金额,形成铁炼得越多企业亏损就越大的局面。加之产品销路壅塞,资金周转十分困难。张之洞惨淡经营六年,耗资达 583万两白银,但实未能炼及合用生铁一吨,因为亏折太大无法维持,只好宣布官办失败。

——摘编自尹承国《洋务派民用企业经营效果及探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汉阳铁厂经营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5-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官府手工业绝大部分专为皇室贵族需要而进行生产。这部分手工业是由中央少府和地方工官管理的。……自汉武帝盐铁专卖政策和平准均输与“算缗钱”实行后,私营手工业受到了打击,特别是与盐铁有关的手工业急剧衰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府手工业受到统治者重视,一般手工业也多为官府垄断。这些垄断除了工官制度外,还体现在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工匠的控制,将其固定在官府手工业中,为其服务。

材料二   自明朝万历年间以来,雇工的身份有所变化,其人身自由度增加,与雇主的依附关系减轻。反映到劳动市场上,雇主主要依靠“劝”的方式激励雇工努力干活。官营手工丝织业自明中期以后,由于管理不善和工匠的逃亡、怠工,生产难以维持。清朝官府手工丝织业的规模远逊于明代,官府丝织业在整个丝织业中的比重相当微小。……据《明神宗实录》记载,当时苏州“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九洲《中国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以前官府手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新现象。
2022-08-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云梦秦简《关市律》中提到“为作务及官府市”,这证明了官营商业的存在;在《金布律》《仓律》等书中都有官府出卖器物、原材料和牲畜的记载,盐、铁更是由官府垄断经营,利润巨大。《汉书·食货志》曾引援董仲舒的说法,商鞅变法后,官府的“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西汉初期在“无为而治”的大环境下,官营商业有所削弱,但汉武帝又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东汉把盐、铁统改为各郡国主管,实行“民营官税”,仅仅个别郡仍由官府经营采矿、冶炼和铁器销售,虽然东汉依然存在其他官府手工业部门,但总体上其官营商业的规模已经无法与西汉相比。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茶盐本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茶盐之税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官府经营茶盐,与民争利,实为下下策,不仅获利不比通商多,而且由于“利之所诱,虽曰刑人,号痛之声动乎天地,弗能禁也”,也极易导致人民的反抗、威胁朝廷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宋王朝又几次变异茶盐之法,或禁或驰,致使社会秩序更加不稳。因此进步的士人主张“今日之宜,莫如一切通商,官勿卖买,听其自为”,“诏天下茶盐之法,尽使行商,以去苛刻之刑,以息运置之劳,以取长久之利”。

——摘编自徐红《两宋时期士大夫商业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和西汉中后期强化官营垄断商业的共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营商业的发展趋势,并论述材料二中两宋时期士大夫商业思想的合理性。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管理,一直有非常严格的制度。服役于官营手工业的劳动者,许多是民间工匠注籍匠户后世代以无偿劳役形式艰苦劳作。由于官营手工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内部技术分工十分细密。有学者认为,“各种规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虽然都是政府的官设机构,但却都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条件,并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基本性能”。论者还指出,官营手工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中“指挥工作”的“是由政府派遣的官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近代大工业机器是一成龙配套的体系,军用工业不可能长久地孤立发展,势必会带动其他的相关产业。制造舰船枪炮需要机器,制造机器需要钢铁,冶炼钢铁需要煤铁矿,煤铁矿并采后需要运输。制造业、钢铁业、采矿业、运输业、动力业互成流程,诸环节缺一不可。李鸿章等便发现:“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于是,除军用工业外,民用工业的兴办提上日程,民间也开始涉足机器工业。这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由此发生。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写出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此类“民用工业”企业的主要创办形式,并从经济的角度,简析近代“民用工业的兴办”所起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立国后,将民间的工匠强行征调集中,单独编入户籍,称为匠户。除非官府放免,否则匠户终身为匠,子孙亦不许脱籍。明代因袭元制,将民户分为三等,即民户、军户、匠户,其中以匠户地位最低。他们必须为官府提供无偿劳役,“住坐之匠,例月上工十日”,轮班匠“以三年为班,更番赴京,输作三月”。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由于匠户的不断反抗,明成化年间开始允许轮班匠以银代投。清朝建立后,废除了匠籍制度,将匠班银摊入地亩,匠户获得了一般民户的法律地位,结束了无端服役的历史。官营手工生产实行雇募劳动,受雇工匠由官府发给银粮,待遇较丰,劳动积极性提高,官营的生产得以长期稳定。

——摘编自史志宏《清代废除匠籍制度概述》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元明时期匠户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废除匠籍制度的意义。
6 . 与时俱进的国家管理体现了中国智慧,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特别是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的整体,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在文化方面,在战国时代的基础上,中国有了完整的宇宙论、伦理学和价值观念,这些都是建立在儒家、道家和其他各家综合的基础上的……中国的知识和科技能力,都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使中国的生产能力超过四邻,且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二   东突厥灭亡后,唐朝对于前来的东突厥贵族、酋长,多任为中郎将、将军等高官,五品以上官员达一百多人,待遇与汉官相等。颉利可汗战败后,贞观四年(630年)定襄公主嫁于阿史那忠;贞观十年(636年)衡阳公主嫁于阿史那社尔。唐廷对周边民族不是一味武力征服,更多时候谋求的是双方的友好和平。当时,唐廷与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据宁欣《中国历史大讲堂·唐史十二讲》等整理

材料三   无论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来看,或是从世界范围的眼光来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有着几亿人口的中国大地建立起来,都是一件划时代意义的了不得的大事。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冶金业的技术发展和管理方式角度指出汉代经济“软实力”的表现,概括汉代儒家“价值观念”独尊地位确立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对突厥地区采取的管理措施,并列举唐太宗在位时期唐蕃之间文化交流的史实。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新中国成立后,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请写出这条改造道路的具体途径,扼要阐述改造完成对中国社会的意义。②新中国成立后,有学者认为这种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出的一条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民族道路,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主要依托,请指出这种制度实施在“时空维度”上的必然性,并概述其实施的重要意义。
2022-04-1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