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间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D.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2021-06-12更新 | 206次组卷 | 4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沈氏农书》(1640年前后编著)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C.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D.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2020-11-01更新 | 139次组卷 | 70卷引用: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
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B.家庭手工业技术具有保守封闭特点
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
2020-08-07更新 | 55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汉书》记载:“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戈绨,夫人自纺织,家僮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积纤细,是以能殖其富。”这可以用来佐证汉代
A.官营纺织业规模大B.家庭手工业发展情况
C.手工工场已经出现D.纺织业技术相当发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无人身自由
C.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D.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2019-05-09更新 | 592次组卷 | 4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A.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
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D.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2019-05-07更新 | 478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宋代农业生产规模的日益庞大
B.封建时代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C.宋代农户经营方式的日益多样
D.宋代普通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2019-02-05更新 | 312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6届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2019-01-30更新 | 2601次组卷 | 8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清初,在江南蚕桑业中心,一个家庭“每年大致可以种桑1-2亩,育蚕10筐以下,产丝12斤左右”。而在苏州府震泽镇,一对夫妇的生产规模却可以达到“桑尽八亩,获丝六十四斤”。对清初震泽镇经济状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有所发展
B.新型耕织工具得到进一步推广
C.男女分工导致专业化程度提升
D.商品经济促使家庭经济专业化
10 .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A.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B.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C.说明手工商业在家族之间传承
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
2018-09-27更新 | 507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