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史料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g sūn)计。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表明(     
A.资本主义早期形态出现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加剧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2 .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政府这样做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助长了土地兼并现象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 .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材料三     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 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的明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比较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
(4)材料四是怎样看待商业与农业的关系的?由此中国古代社会政府传统的政策是什么?
2015-08-2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