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0 道试题
1 .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该材料反映出(     
A.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动摇B.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C.工商皆本思想得到认可D.江南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2 . 清朝道光年间,四川《内江县志要》记载:“沿江左右,自西徂(cú,到)东,尤以艺蔗为务。平日,众夫力作,家辄[雇]数十百人……辘轳(压榨甘蔗)煎煮(蔗汁),昼夜轮更。其壅资工值(利润),十倍平农。”据此可知当时(     
①制糖业有雇佣劳动       ②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形成
③已经出现手工工场       ④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3更新 | 40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拉练(二)历史试题
3 . 明嘉靖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汇工达千人,使本已有十几家染(作)坊且初具规模的浆染业迈上新台阶。这表明当时该地(     
A.是徽商的活动中心B.是全国纺织业龙头
C.海外贸易非常繁荣D.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4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摘编自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海外贸易……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摘编自谢和耐(法国)《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聚集着众多商人的商帮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江南经贸区是在江南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等基础上形成的。江南向全国输出的主要是相对高值的丝、棉纺织品,从全国输入的是低值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粮食、大豆、蓝靛、木材、纸张等。

——摘编自唐文基《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在文化领域具有“领导地位”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商业方面的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并分析阻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表格是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     
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雇工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6 .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和制瓷业等行业中开设了工场,使用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人身依附关系彻底瓦解B.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
7 . 《清代全史》记载: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诸色贮币,备极精工。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由于市场和规模扩大,张翰遂雇佣附近无业的游民和工匠采取“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方式组织生产,工匠工钱支付方式或“计日受值”或“计工受值”。这反映出当时(     
A.新的经营方式已经出现B.雇佣关系在纺织业普及
C.农村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官营手工业日益的衰落
8 . 以下两则史料记录了 17世纪苏州丝织业的情况,从史料中可以推断明朝苏州丝织业出现的新特点是(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我市吴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

A.生产自给自足B.自由雇佣劳动C.产品远销海外D.商帮控制市场
9 . 蒋以化在《西台漫记》中写道:“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主,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主要反映出苏州丝织行(  )
A.生产效率高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社会分工细D.丝织从业者生活的艰难
10 . 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这一时期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漂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二   万历时,王世懋在《二酉委谭摘录》中说景德镇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2022-12-06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