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两汉时期,农村出现了一批个体手工业者,他们从事与编户齐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手工业生产,如制陶、酿造、生产简单农具等,产品在乡间贩卖。这一状况
A.反映出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B.进一步丰富农村商品市场
C.与国家的商业政策相违背D.减少了农民对社会的依赖
2022-05-26更新 | 3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成书于东汉后期的《四民月令》所载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东汉时期
逢年过节,田庄和田庄之间要进行访候活动
对田庄中的贫户,要通过“分厚彻重”“振瞻匮乏”等活动形式进行救助
年终时,田庄主要集合“宗族、婚姻、宾旅”聚会,“讲好和礼,以笃恩纪”
A.民间礼仪规范趋于完备B.田庄成为主要经济形态
C.社会救济机制基本健全D.儒学的社会影响力增强
2022-05-25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据《后汉书·樊宏传》及《四民月令》等的记载,东汉的地主田庄从事农林牧副渔业、手工业及商业等多种经营,能够基本满足田庄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这与西汉前期单一经营农业有较大的差别。可见,汉代田庄经济
A.是生产力破坏的结果B.弱化了自然经济体系
C.催生了集体农耕方式D.影响了商品经济发展
2022-04-23更新 | 3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红一直是自然经济的代表。然而封建社会后期却出现了“其女红不事剪绣,勤于纺绩,虽六七十岁老妪亦然。贫家无棉花、竺麻者,或为人分纺分绩,日不肯暇。其女工(红)巧拙,视布之粗细为差”。这说明(     
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家庭纺织业的商品性增强
C.明清之际社会分工逐渐增强D.妇女成为社会主要劳动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汉中后期,很多百姓追随良吏、贤士到乡间垦殖,追慕乡村的朴实之风兴起。随着村庄规模明显扩大,原仅在城市设置的廷掾、里正等官职也在农村基层治理体制中出现。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导致城市经济的萧条B.田庄经济的迅速发展
C.长期战乱促使人口向乡村迁移D.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但在国家和个体农民之间起着制衡两者利害冲突的作用,可以稳定地方,是社会的润滑剂和缓冲利。“它”指的是
A.诸侯封地B.地主田庄C.繁重徭役D.郡国并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陈书》载,侯景之乱(548~552年)时,“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耕作,民下肄业,各有赢储。”这说明当时
A.豪强地主助推社会稳定B.田庄经济具有独立性
C.国家放松农民人身控制D.自耕农经济有所发展
2021-05-08更新 | 7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按月记录了当时的农事活动。表1整理自该书。
一月祭祖、上椒酒于家长、祈丰年、命成童以上习《五经》、命女红织布、种春麦、瓜果等、酿酒作酱、伐竹木。
二月祭太社、习射以备不虞、命缝人浣冬衣、种药制药、卖粮食、收薪炭。
三月令蚕妾治蚕室;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无或务他,以乱本业,有不顺命,罚之无疑;种稻、豆、麻等;赈济族人;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之寇。

表1
由表1可推知,该书集中反映了东汉
A.小农经济的生产状况B.大地主田庄经济形态
C.土地公有制发展情况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是一个农、林、牧、副、渔、商综合经营的经济组织。田庄地主组织佃客、部曲、徒附进行生产,主持兴修水利,推广新式农具,甚至自觉抚恤地方贫困人员和破产农民。由此可见,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已形同虚设B.政府注重提高庄园经济地位
C.传统的租佃关系已经瓦解D.田庄是基层治理的有力补充
2021-04-20更新 | 500次组卷 | 10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