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古代我国县级政区区分等级标准表(节选)
时期 县级政区区分等级标准
秦汉 大县万户以上 小县万户以下    
北周 一等
(7000户以上)
二等
(1500户以上)
三等
(1000户以上)
四等
(500户以上)
唐(开元) 上等
(6000户以上)
中等
(3000户以上)
中下等
(3000户以下)
下等
(1000户以下)
宋代 望县
(4000户以上)
上县
(2000户以上)
中县
(1000户以上)
下县
(1000户以下)
明代 上县
(粮10万石以下)
中县
(粮6万石以下)
下县
(粮3万石以下)

据上表可以推知(  )
A.县域面积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不断削弱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基层治理D.基层治理趋向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表可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
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
直隶132527537
陕西(关中)143238264
江西459545976
福建(不含台湾)131205511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
C.南北经济差距拉大D.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3 . 下表为唐代诗歌中有关社会经济的记述。据此可以推知
记述出处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唐)杜荀鹤《送友游吴越》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唐)皮日休《西塞山泊渔家》
“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商船)。”(唐)杜甫《舟中》
A.农业生产走向商品化
B.民间草市出现了繁荣
C.农业生产日趋专业化
D.重农政策得到了落实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会馆和商会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民间自发组织,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待挖掘。

材料一   会馆是中国民间的自发组织,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早期的会馆绝大部分都设于北京。每三年在京举行一次科考会试,每科应试的人数众多。为方便这些人的食宿,各地在京官员,商人等共同资修建房舍,专门接待本乡本土的举子,此即为会馆。受此启发,工商各行业为协调关系,联络感情,也建立了一些行业会馆。明中叶以后,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但这些工商业会馆仍保持着浓厚的地域观念,绝大多数仍然是工商业者的同乡行帮会馆。

——据王日根《中国会馆史》等

材料二   商会是由商人组成的合法团体。中国商会出现于20世纪初,在1912年后迅速发展起来。下表反映了1912-1918年全国商会数目及其会员数。

年份

商会数目

会员人数

1912

794

196636

1913

745

192589

1914

1050

203020

1915

1242

245728

1916

1158

193314

1917

1148

206290

1918

1103

162490

——据【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材料三   据1949年的统计,北京有会馆建筑550余处。到了今天,除少数会馆还保存得不错,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外,多数已经成为居民大杂院。

——据《北京会馆寻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北京会馆兴盛的原因,并说明其性质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国商会的整体发展趋势,并说明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天应如何对待上述会馆和商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表是《后汉书》中关于东汉时期田庄主的行为记述(部分)。据此可推知,当时
记述出处
“世善农稼,好货殖”《樊宏传》
“世以货殖著称”《李通传》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伸长统传》
A.土地兼并现象比较严重
B.田庄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田庄经济形成完整体系
D.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落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
直隶141328252743537
山东42104641126741583
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
江西454595154543976
福建(不含台湾)191311520539511
广东721270711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的频繁
C.江南逐渐成为南方经济重心
D.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反映某个朝代的赋税信息,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时期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

A.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B.重农抑商政策因工商业发展而走向崩溃
C.对外贸易税收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2018-11-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     
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
16203001700
1850720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2019-01-30更新 | 1855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3-2014年江西九江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洪武八年(1375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明史·食货五》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洪武实录》
宣德十年(1435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明史·食货五》
宣德十一年(1436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正统实录》

A.民众赋役不断增加
B.纸币退出了市场
C.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白银渐趋货币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