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佣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材料二: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古代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为缙绅),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材料三:帝国时代的商业资本,即使有相当规模的积累,到某一临界点便呈萎缩后退态势,更无进一步深入产业领域,转化为产业资本的可能。它并不建筑在社会购买力不断增长的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只能攀缘于国家财政政策提供的非常空间,既要与政治权力同流合污,也要时时受到政治权力强烈的干预和百般勒索,机体脆弱,命运无常。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徽商的资金去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向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据材料三,请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2017-04-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初,冶铁基本由官府垄断,官铁为明政府的武器制造、各类官船、修理宫殿等提供大量原料。洪武以后官铁逐渐减少,民营铁业日益增多。明朝廷不得不实行官民铁课改征折色(征收银两),到市场购买所需钢铁,最终官铁到明末完全被民铁取代。这反映了明朝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专制政府对社会控制力的松弛
C.出现众多商人群体D.税制变化推动民营手工业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人的财富观念中,普遍认为社会个体的礼仪廉耻比追求财富更重要,求义舍利成了宋人的人生信条。但这种传统财富观受到一些质疑,北宋李觏认为:“人非利不生,竭为不可言!致者人之情,竭为不可言!”意思是说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不能压制人的这种正常的欲望。到南宋,逐渐形成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东事功派的功利主义义利观。陈亮认为人的物质欲望应该得到承认,“人生不能无疑,有欲不能不争”,指出仁、义、礼、智、信是“五贼”,是阻碍个人发家致富的绊脚石,必须破除它,叶适进一步主张“以义和利,不以义抑利”,最终浙东事功学派和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之间的较量中以失败而告终,理学的显学地位进一步加强。

——摘自袁冬梅《从宋人的财富观论宋朝的民贫问题》

材料二   中世纪的伦理道德把守贫视为美德,把人们获取财富视为罪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财富观上出现重大变化。布拉丘利尼在《论爱财》中提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希望获得财富是人们从事一切事业的根本出发点;人们如果要具备和发挥美德,就必须拥有财富,他写道:“一个人拥有的东西仅仅只能满足他一个人,能成为慈善家吗?”人文主义者们认为,通过努力劳动获取财富有益于文明社会;如果每个人只满足于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财富,那么“城市中的一切光彩、美丽、装饰都会消失,再没有寺院、古迹和艺术……因此,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摘自欧阳萍《略谈文艺复兴时期的财富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财富观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宋代财富观的新变化相比,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2020-11-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代,农民越来越深的被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材料说明
A.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B.明朝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C.明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2019-08-13更新 | 26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2016年江西九江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清朝以后“今则家无担石者十居其五,而饮食服饰竞以侈靡相尚”。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生活商业资本日益活跃
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奢侈风尚盛行
C.奢侈消费盛行浪费社会财富
D.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趋普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后,整个社会资源开始了打破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富民”阶层,而另一部分人则丧失了土地财富,成为贫苦者。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会基础;国家与富民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富民是国家乡村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

因此可以认为,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即“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期,呈现出独特的二元性。社会上既存在着古老的地主阶级和佃农阶级及传统社会的自耕农、商人、手工业者阶层,也有残余的奴婢、半奴婢阶层;既有演变中的古代的阶级和等级,又产生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裂变的同时,也进行着阶级改组,知识阶层、工商阶层、军人阶层已开始成长为新型的社会集团。传统的组织不断演化,新的社会群体激增,政治团体、经济团体已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元性表现在社会区域内,是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二元格局出现并愈益明显,一方面,沿海与城市现代性日渐凸显,而另一方面,内地与农村保留着传统,踯躅不前。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唐以后“富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古今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016-11-27更新 | 4318次组卷 | 10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