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B.台商和港商
C.徽商和晋商
D.闽商和粤商
2019-07-01更新 | 90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北宋真宗在位期间,宰相王旦曾言,都城开封“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南宋高宗在位时,临安府有“珠子行人姓任者”,“其珠铺珠子,约十余万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
A.商业环境相对宽松B.已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经济成为主流D.政府重商政策己初见成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我国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宋代商业比较活跃
D.明代徽商与晋商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明代“三言”“二拍”的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较多,见如表,由此推知当时
A.市镇经济有所发展B.私营手工业占主导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苏南浔的“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的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资本主义萌芽促进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商品流通突破了狭隘的地方市场
C.商业繁荣促进工商业市镇兴起D.海禁政策松动促进海外贸易发达

7 . 材料一   明代前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邱浚在《大学衍义补》指出:“本朝制,铜钱、宝钞相兼行使,百年于兹,未之改也。然行之既久,意外弊生,钱之弊在于伪,钞之弊在于多。……所以通行钞法者,臣请稽古三币之法,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以中下二币为公私通行之具,而一准上币以权之。”又说:“既定此制以后,钱多出钞以收钱,钞多则出钱以收钞,银之用非十两以上禁不许以交易,银之成色,以火试自者为准。宝钞铜钱,通行上下,而一权之以银,足国便民之法,盖亦庶凡焉。”

     ——摘编自杜车别《邱浚的思想》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于民国二十二年实行废两改元的措施,确立了银本位制,废除银两,改行银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银元铸造权专属中央造币厂,每元重量为26.971克,成色为银占88%、铜占12%,每元含银23.4934克。废两改元的实施,统一了本位币,有利于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为进一步实行币制改革创造了条件。但是,废两改元后,辅币、纸币等货币仍未统一,货币制度仍然混乱,商品的正常流通和交易仍受到影响。因此,货币制度仍需要进一步改革。

       ——摘编自许涤新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货币使用方面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和明政府币制改革的共同点及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脉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商:工商食官→秦汉:抑商→宋元:重商抑农→明清:商业继续繁荣
B.夏商:工商食官→隋唐:抑商→宋元:放松“抑商”→明清:商业衰落
C.夏商:工商食官→秦汉:抑商→宋元:放松“抑商”→明清:商业继续繁荣
D.夏商:工商食官→隋唐宋元:放松“抑商”→明清:商业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B.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
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