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头巾是宋文人代士大夫的至爱,……这些头巾……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尤其是以某一名士所戴头巾命名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宋代理学创立人程颢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天地,从而给人一种风流儒雅的感觉。宋代的高级将领,几乎都由文官担任,……这种重文之策,表现在服饰上便是武随文服,在《历代名臣像》中抗金英雄岳飞就是头束幅巾、身着圆领斓衫的儒将形象。因此所谓儒将儒帅,便成为宋人品藻军事将帅的一和审美风范。

——摘自竺小恩《论宋代服饰文化的儒雅化趋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服饰文化出现儒雅化趋向的原因。
2020-09-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制度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
①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租佃关系的出现
④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的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一些商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这些商帮主要活跃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4 .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织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2)从材料二中能得出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

5 . 有学者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宋朝时所发生的一些变动,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下列史实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市民阶层不断发展
C.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D.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6 . 隋唐时期出现了服务商业的
A.货币B.交子C.商帮D.柜坊和飞钱
2020-07-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合格性)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闰十二月诏:“诸路(应作道)州民户,或有能勤稼穑而乏子种与土田者,或有土田而少男丁与牛力者,令农师与本乡里正村耆相度,且述土地所宜,及某家见有种子,某户见有缺丁(男),某人见有剩牛,然后分给旷土,召集余夫,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此诏的颁布
A.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B.消除了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D.促使小农经济逐步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庇护。更投资科举,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这主要反映出明清时期
A.地域性商帮势力强大
B.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力量
C.功名是经商最终目的
D.徽商的崛起依赖于官商勾结
9 . 史载:“(16世纪末)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货铁而北。近年惠、潮(今广东惠州、潮州)铁罄,告开龙门铁山,迄未准行,客商艰于得铁,多怀空银回家。”材料反映当时
A.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准确
B.资本主义萌芽艰难发展
C.铁器长途贩运盛极而衰
D.海禁政策阻碍商品流通
2019-10-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七中2019年高三9月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逐步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政府对民生予以密切关注
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融合的推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