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兴,著为规条,巡方督学,岁上其事。大者赐祠祀,次亦树坊表,乌头绰楔(官署牌坊),照耀井闾,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其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虽间有以文艺显,要之节烈为多。呜呼!何其盛也。    

——《明史·列女传序》

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表
隋唐
12232152271419428
1912212286882814
合计141612743582912323

——据董家遵《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

材料二   自明代中后期以后,妇女生活出现了重大的转向。从当时浙江永嘉县的实例来看,妇女不但“行鬻于市”,即公开在市场从事买卖活动,而且轻率出入官府公庭,涉足诉讼案件。在广东的琼州,“妇女出街市行走买卖”,亦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据陈宝良《明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转向》

材料三   三言二拍为明末小说集的合称,其中一些篇章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周胜仙与白娘子便是其中的代表。

女主人公周胜仙偶遇樊楼酒肆的小老板范二郎,“四目相对,俱各有情”,周胜仙心想,“我若嫁得一似这般子弟,可只好哩!今日当面错过,哪里去讨?”于是她主动向男方传递爱慕之情。
——《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白娘子爱上了许宣,在向许宣表明心迹时,说道:“小官人在上,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奴家亡了丈夫,想必和官人有宿世姻缘,一见便蒙错爱。正是你有心,我有意。烦小乙官人寻一个媒证,与你共成百年姻眷,不枉天生一对,却不是好。”许宣听后欣然接受。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明代妇女状况是否矛盾?请予以说明。
(2)指出材料三的史料价值,并说明在运用该类型的材料时要注意的问题。
(3)除了明代妇女问题外,上述材料还可用于研究哪些问题?(写出两个研究主题)
2021-12-30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10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2011届广东省中山一中、宝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有学者统计,明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印刷业中,三分银刻一百字,按当时银价,不过铜钱二十文。该现象
A.反映了活字印刷术的发达B.有利于商业出版物的增加
C.反映了新生产关系的出现D.促进了印刷业分工的发展
2021-07-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表为明代不同时期大明宝钞(政府发行的纸币)购买力的统计概况
时间永乐五年(1407)宣德初宣德七年(1432)正统九年(1444)
购买力米一石值钞三十贯米一石值钞五十贯钞一贯兑铜钱五文米一石值钞一百贯

(注:贯为古代计量单位,一千文铜钱为一贯。)
据此可知当时
A.人地矛盾突出导致粮食供应紧张B.政府重农抑商诱发经济危机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农产品商品化D.政府的财政与税收亟需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宋代到清代中期江南25个市镇桥梁建造情况统计。(单位∶座)对该图反映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直接体现民间建桥技术更高B.可以说明政府主导民生工程
C.能够反映政府财税收入下降D.侧面反映商贸贩运发展状况
2021-02-26更新 | 521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临安)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负责宵禁的官员)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二   粮食生产的专业化趋势,在明代一些地方一跃变为商品粮食出口区。方圆几千里的各种名优特产,辐辏荟萃于山陬一隅,这确实很能反映明后期商品的繁茂景象。其他如铁器、瓷品、纸张、食糖……也在由生产它们的原产地源源不断地贩运到全国各地,进入大小城市中的千店万铺,供当地市民消费。

——摘编自杜车别《明朝的灭亡原因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超前发展》

材料三   1759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运湖丝并绸锻等货,自二十余万斤至三十二三万斤不等。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至少之年亦买价至三十余万两之多。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摘编自李侍尧《奏请将本年洋商已买丝货准其出口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两代商业发展方面的特征。
(2)提取材料三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人要“贩运来粤”才能“转售外夷”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清时期,关公被商界敬奉为保护神和财神。如表为乾隆年间朱仙镇重修关帝庙捐资商号的行业分布统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朱仙镇(  )

行业类别

商号数

捐银(两)

占总额(%)

杂货业

99

1458.48

14.91%

典当业

44

1329.8

13.59%

粮食业

59

832.0

8.51%

烟业

16

620.0

6.34%

服饰业

73

922.71

9.43%

饮食业

49

267.15

2.73%

手工业

318

432.2

4.42%

其他

80

514.95

5.26%

行业不详

391

3306.09

33.79%

官员

2

100

1.02%

合计

1131

9783.38

100%

A.商号注重提升自己的社会影响B.手工业的发展最为迅速
C.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转为商业D.商业致富意识成为主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面是公元997~1072年北宋两税(针对农民征收的税收,分夏秋两季征收)与政府的财政收入统计图(单位:万贯)。对图中数据变化解析符合史实的是

A.北宋时期农业遭到严重破坏
B.商业税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上升
C.民族战争胜利补充大量岁币
D.政府“裁员节流”政策初显成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宋代常州不同区域商税额的增长示意图。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州城的商业中心地位严重动摇B.镇场商业对县城形成挑战之势
C.抑商政策导致县城商业发展缓慢D.坊市界限打破刺激镇场商业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