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清以前的文人多数清高,视售画为耻辱。明清之后,郑燮毫无顾忌地说: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他甚至公开贴出榜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这种变化反映出
A.绘画领域开始出现市场化趋势B.明清时期的社会风气日益腐化
C.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增强D.主流社会思想发生颠覆性变化
2022-05-31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朝时,国家从城市征税赋役之所依据的税产,出现了一种从地产物业走向综合家业评估的趋势,并形成了清晰分辨"田亩""家业"与"营运"三类性质略异税产的概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城市职能的变化
C.区域市场的出现D.社会分工的扩大
2021-05-26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告。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变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街夜市里出现了很多“瓦子”,表演杂耍、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字,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街道司负责街道卫生管理,“每日扫街道垃圾”。据《铁围山丛谈)记载,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蚊虫不生。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也被称为“销赃所”。

——摘编自铁引《<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

材料二   随着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桑蚕压倒稻作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区,朱径、朱家角、罗店、南浔、菱湖、濮院、乌青、双林,盛泽等成为著名的棉花、生丝及丝棉纺织品集散地,各区域性商人集团的大量出现,各类富商大贾生活条件、生活观念的改变,也冲击着传统的社会观念。

——摘编自张敏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经济思想、文学角度指出明清之际“社会观念”变化的具体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北宋某时期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2408.11567.360:40
天禧末年2641.23874.040:60
熙宁十年2021.35117.228:72

A.农业生产出现减弱趋势B.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C.工商业取得一定的发展D.农业税不再占据重要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十倍。

——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明清》

材料二   美国白银政策使中国政府陷入白银持续外流、通货紧缩的灾难之中。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4日宣布中国实行法币政策,主要内容是:

(1)确定法币,统一发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元。

(2)法币与英镑汇价固定。

(3)全部白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1936年5月,中美签订《中美白银协定》,规定美国以市场价格向中国续购白银7500万盎司,价款以美元支付,但是需要将美元存于纽约的美国银行以作为法币的海外准备金。法币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同白银的直接联系,此后世界银价的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摘编自尹全洲《论中国的法币改革》

材料三   中国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3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可以自由使用的货币。SDR篮子的最新权重为:美元41.73%、欧元30.933、人民币10.92、日元8.33、英镑8.09。

——整理自《新浪财经网》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货币流通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货币发展与世界形势的关系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B.是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结果
C.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D.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2018-10-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人王柏称:“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这说明宋代
A.阶级结构发生重大改革B.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较显著
C.朝廷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收入构成出现新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江南一些地方
A.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
B.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
C.小农经济发展较快
D.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
2016-11-27更新 | 404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在当时的很多历史文献中,“绅商”一词使用频率很高。一些地方出现“儒商”,读书人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以上现象说明(     
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B.社会阶层比较混乱
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D.商业发展日益繁荣
2022-03-21更新 | 156次组卷 | 5卷引用:二轮拔高卷3-【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服饰强调贵贱有序和良贱有别的观念。同时,又不断颁布禁令,对“蔑敦朴之风,乱贵贱之等”者予以惩冶,申明定章,崇尚敦朴的风尚,禁奢侈和违礼逾制,并明确官民界限,给予读书人以优惠和重视。但对商人,采取严厉的歧视政策,将服饰穿看与乐工、优伶等并列,处处给予限制。

从明中期开始,宋元以来程朱理学逐斩受到怀疑与批判。明朝的等级服饰制度随之受到冲击和破坏,伴随看政府干预、制约、规范和导向力的逐新弱化,贵戚和官员的服饰僭越行为对社会其他阶层的服饰风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他们违禁享用服饰的欲望,也使他们在“上行”之风的浸染下,敢于明目张胆地“仿效”而有悖无恐,各地服饰穿着和风尚呈现出多样发展的势头,不但服饰的僭越违禁和奢靡之风盛行,而且社会各阶层求新求奇讲究审美旨趣的趋势,成为主导服饰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王喜《明代服饰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初期服饰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中期以后服饰发生的变化。
2021-12-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研究院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学习效率检测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