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6 道试题
1 . 明朝万历时期,欧洲陷入经济萧条,大西洋贸易衰退,以转贩中国商品为主的太平洋贸易发展为世界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中国商品大量进入世界市场,嗜好中国精美商品刺激和影响了欧洲工业生产技艺的革新。材料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A.在太平洋贸易中居于主导B.商品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松动D.政府鼓励民间海外贸易
2023-10-20更新 | 287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燕国刀币的出土范围涉及燕国本国及赵国、中山国、齐国、朝鲜等地,出土量巨大,而且往往与尖足布、方足布、赵刀、齐刀、环钱等同时出土。这表明当时(     
A.各国货币制度异常混乱B.北方诸侯争霸比较激烈
C.燕国商品经济相对发达D.区域经济交流较为密切
3 . 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里,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叫作“市”。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商品种类增多B.政府对商业活动管理加强
C.商业规模扩大D.商业活动集中在政治中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10次组卷 | 6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南宋时,“后宫朝有服饰,夕行之于民间矣”。在福州农村的节日上,连农夫贩夫及其妇女都穿上了此前只有士大夫和命妇(受过封号的妇女)才能穿的高级绢服,以及只有道士才能穿的道服。这表明,当时(     
A.社会经济显著发展B.朝廷倡导经商致富
C.丝绢服饰日益普及D.四民社会结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汉代画像(砖)石中出现了不少西域胡人形象。如右图,左侧为河南许昌出土的“穿皮裘者”,右侧为河南南阳新野樊集出土的“持钱袋者”。据此可知,汉代(     
A.社会生活具有开放性B.中外经济文化交往频繁
C.中原与藏族联系紧密D.西域习俗融入中原社会
7 . 按照宋代的贸易政策,外国商船到达中国港口之后必须向市舶司报告,市舶司对其货物收取1/10的进口税。除此之外,市舶司还负有核发进出口贸易公文、引导外国船舶来华朝贡与通商的职责。这(     
A.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B.引发了西方殖民侵略
C.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适应了贸易发展需要
8 . 宋代商人被认为是“能为国致财者也”,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不再列人“市籍”,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当时。商人还取得了科举入仕和从政为官的权利。这些均表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彻底改变B.商税成为财政支柱
C.工商皆本思想初步产生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会典》记载了明朝前期进口货物交易情况。其部分货物交易情况,列表如下: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规定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疏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与通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

20贯

40贯

10贯

注:1贯=1000文;格“一”表示数据缺失。
据此可知,明朝前期(     
A.朝贡贸易特征明显B.对外贸易出超明显
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国内贸易发展迅速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业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唐宋茶叶生产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消费提供了新的产品。作为备受欢迎的饮品,茶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交往。唐宋茶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大大减少了自然经济的“地盘”,而且使得围绕着茶叶商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起来,进而逐渐 克服了人与人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狭隘性。宋政府通过控制茶叶互市贸易,赏赐茶 叶给少数民族首领、赏赐茶叶给军队官兵等方法增强军队力量,换取和平。由于少数民族嗜 好茶茗,茶叶成为民族间交往的媒介之一,成为协调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编自孙洪升《论唐宋时期茶叶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开始,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茶业危机,纷纷走出国门学习先进茶业技术。尤其是在参加国际博览会后,国人学习到先进的商业理念,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之后国人逐步加大宣传力度,推选产品参加博览会再到成功在国内举办博览会,在改良茶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1899年,中国茶业教育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开始设立茶务课程。至20世纪初,专门的茶务学堂也被提上日程。1907年成立的中国茶商会,建立之初就注意宣传中国茶叶,旨在保护在印度茶叶、锡兰茶叶威胁之下的英国市场。民国政府也重视茶业改良与茶 业科技的进步,在实验过程中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培育出优质品种,优化了一些名牌茶种;在加工方面,采用机器制茶代替了原来的手工制茶;着重对茶叶的包装进行改良。1916年,中国茶业公司在上海建立,在机器引进、改良茶树种植和外销茶业包 装以及加大茶叶的商品宣传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缪妙《浅析近代茶业改良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茶叶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茶叶改良运动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022-09-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