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2 . 商人之间在大额交易时,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日渐增多。这反映出宋代(     
A.文化生活丰富B.手工业的兴盛C.商品经济繁荣D.边界贸易兴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和核心经济体,在对外贸易中保持着巨大的顺差。中国的瓷器、丝绸的出口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这些商品的出口换来的大量白银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白银的“终极秘窖”,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的贸易出口顺差。私人海上贸易与白银货币化的双向互动,见证了明朝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并且成为了明朝走向世界的纽带,使得明朝参与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初步架构,在世界贸易的整体化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陈延轩《浅析明朝私人海上贸易与白银货币化之关系》

材料二   与此同时(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大幅度增加,倾销地区的范围更加扩大。同时中国丝、茶等大宗商品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也不断增加。由于英人赫德、李泰国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致使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不断下跌,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开始逐渐处于不利地位。在国内某些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城乡各地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许多手工业工人和部分农民破产失业,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雇佣工人。

——据田兵权《试论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演变》

材料三   地理大发现……表现之二,是促进了世界人种的大规模流动,世界人种的地理分布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白种人跨出了欧洲,首先来到非洲,接着征服了美洲,并就此定居下来。美洲的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遭到残酷地虐待与屠杀,人口锐减,造成美洲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了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做奴隶。结果,美洲出现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种汇合。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造成许多混血种人,种族之间的联系空前加强。

——据池小平《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和重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国在中外贸易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种流动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自汉唐至两宋,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型为农业和工商业并重的经济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战国秦汉以来,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产为主,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和豪富集团,除盐、铁等少数特种商品外,基本与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联。两宋市场上的商品分为三个大类,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玉等高档套侈品,二是农具、手工业用具等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镇市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常品,其中第三类所占比重最大。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材料三   城市格局和城郭限制的打破,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业的发展。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中,城市较前代集中了更多的人口,尤以大城市为甚。

——漆侠《宋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代商业中商品构成和服务对象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时期城市商业兴盛的表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明末,一位来自欧洲的神父拉斯戈台斯曾记录说:“每个中国人在购买东西时都会随身带着一把钢剪,根据货物的价格把银锭铰成大小不等的银块,再用戥子称出小银块的重量。人们在做这件事情时非常熟练,如果需要二钱银子或者五厘银子,他们往往一次就能凿下准确的重量。”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白银产量高
C.经济作物的种植D.商帮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在江南有些地区出现了“士大夫之家,皆以畜(蓄)贾游于四方”,如湖南衡州府,士大夫“登垄逐末,黜素崇华”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反映出(  )
A.传统的社会结构趋于瓦解B.士商渗透现象明显加剧
C.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观念D.重农抑商政策日益松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南宋都城)杭州城内外,……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材料表明
A.商品交易突破空间限制B.商品交易突破时间限制
C.杭州城以经济功能为主D.政府重视商业贸易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一些地区开始有了“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说法,这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明的影响B.区域商帮的推动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抑商政策的松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市镇
市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佛山镇盛泽镇乌泥泾镇合溪镇
主要行业制瓷交通交通冶铁丝织棉纺织木炭

A.经济结构单一B.呈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C.遍布全国各地D.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北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小贩沿街叫卖、车马拥挤、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的场景。该场景反映了宋朝
A.赋税负担沉重B.市场管理严格C.商品经济繁荣D.土地兼并严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