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南宋时,明州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的繁荣景象,当时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这说明当时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D.民间长途贩运发达
2018-11-01更新 | 172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下)考前历史浏览配套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这一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的是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晋文公即位之初,就下令“通商宽农,懋穑劝分”;卫文公则制定了“务材、训农、通商、惠工”等政策;诸侯会盟也都把维护正常商业交往作为重要的内容写入盟约。这些做法
A.迟滞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推动了民间市场的形成和完善
C.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D.提供了商业发展必要的政治保障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晋商”、“徽商”等这些依附于农业文明与封建集权制度之上的商帮不同的是,“闽商”是一个在封建集权与农业文明之外(或者称之为“边缘化”)的最具有商业意识、国际视野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当“晋商”、“徽商”成为封建集权的附庸、成为“红顶商人”的时候,“闽商”却是一帮封建王朝的“弃民”,是封建王朝“海禁”政策视角下的“走私者”。

—摘编自《闽商文化的特征与现实意义》

材料二到了近代,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闽商开始崛起,海洋、商贸、开放、移民等因素逐渐融入福建人的血液。从19世纪末开始,闽商中涌现出一大批风云人物,包括陈嘉庚、郭鹤年等。所以,闽商帮也有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

—摘编自《敢为人先新闽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晋商”、“徽商”相比,“闽商”具有哪些不同特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厦门、福州曾两度对外开放,列出具体史实。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闽商帮”赢得“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的原因。假如你是民国时期的闽商,想投资创办企业,你认为哪段时期最有利?为什么?

2018-07-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现象。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商业资本非常活跃,在全国出现了更多的商人,他们在各地设立会馆,组织各种商帮。其中最多的是徽商,其次是晋商、江右商。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代商帮中,势力最强大的是
①徽商
②陕商
③粤商
④晋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018-06-10更新 | 7055次组卷 | 9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