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佣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
2 . 山东运河地区地处山东西部,自古交通闭塞,重农抑商思想浓厚,讲求“文不经商,士不言利”。但至明清之际,山东运河地区市民竞相以经商致富为荣,社会逐利重商风气的盛行。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C.经济发展导致道德沦丧严重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2023-07-28更新 | 27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美国学者佛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在16—17世纪,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通过贸易流向了中国。”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奢侈品消费蔚然成风B.鼓励发展新的经济因素
C.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D.海禁政策推行遭到失败
4 . 阅读材料后按要求回答。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的“新经济的萌芽”指的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与西欧“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5 . 据清朝乾嘉时代无锡人钱泳描述:“大江南北迎神赛会之戏,向来有之,而近时为尤盛,乡城士女观者数万人,虽有地方官不时示禁,而一年盛于一年,甚至在城在乡俱崇华美,大街小巷迎接亲朋,使斯民咸入豪奢。”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A.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B.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C.政府的控制力逐步减弱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
2023-07-09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23-2024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初为“惠通商贾,懋迁万货”而创制“商税作则”,明确规定了商税的征收范围,严禁非法增收商税;并对州县关镇上的商税进行公开透明的征收,以防止税务官吏勒索商旅。这些措施(       
A.规范了宋代的商品流通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冲击了传统的商业政策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北宋后期,相当多的儒生文士抛弃了轻商的传统观念,“口谈道义,而身为沽贩”。这一现象表明(     
A.经济发展促进观念变化B.士人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
C.理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2023-07-0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年7月高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这反映了宋朝(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D.政府已不再征收商业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尤其是文化领域,于唐、宋几个世纪内达到顶峰,这也是事实。在这几个世纪中,除了出现许多学者撰写的无所不包的各朝历史外,还出现了佛经和儒家经典的大百科全书,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写在书卷上的书法艺术同绘画一样受到高度评价,精美的瓷器几乎如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印刷术的发明价值连城,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3-05-1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隋及唐前期,长安与洛阳是全国性商业都市;唐中期以后,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崛起,扬州和益州尤其繁华,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这反映了当时(     
A.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
C.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D.安史之乱使北方日趋衰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