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朝中后期,苏州府下辖的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有许多徽商在此租房而居,收买棉布,也就有了“钱鸣塘市”之称;同为苏州府管辖的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这表明当时
A.徽商是最具影响力的商人群体B.外来农作物改变民众生活习惯
C.商业发展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提高
2021-08-31更新 | 654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

——《宋朝事实》

材料二   明初,政府承元代之制,发行纸钞,禁止金银的流通。但由于纸币的通货膨胀,在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民间主导的流通货币。明中叶以后,日本和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至隆庆初,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万历年间,政府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二为一,计亩征银,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赵轶峰教授认为,货币的白银化给传统的社会经济关系带来强烈的震动。

材料三   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l934年5月美国实行购买白 银法案,实施禁止白银出口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又使国际银价大涨。l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严重缺乏支付工具,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在美国留学,对西方金融制度相对了解,强力主导推进币制改革。l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顶住日本强大压力,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立即国有化,停止出口,切断白银与国际汇率关系;同时立即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法币先后与英镑和美元确立固定汇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宋朝货币改革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纸币流通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货币的白银化对传统的经济关系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州地区的社会生活,在晚明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奢靡,去朴从华,新奇刺激,轻视礼教,成为当时城市社会取向。社会各阶层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多样化、享乐化的同时,还对文化生活必需品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生活因此而繁荣发达,纷呈多样。该地风尚往往开风气之先,成为许多地区乃至全国争相效仿的时尚。而到了清朝前期,苏州举凡吃、住、行、玩,都有相应的服务行业和服务设施,达官富豪可以在那里尽情享受,技艺百工可以在那里觅食谋生。市民生活与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他们追求高档次的物质生活,社交形式趋新,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等。

——摘编自韩佳女、姚媛、赖冰清《论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自1760年到180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由10%上升到20%,但这个时期属于城市化的早期阶段,上升速度比较缓慢。1760年的英国,工业革命的范围主要是轻工业,分布在钢铁、煤炭、交通等重要的部门,由于关键的技术问题未得到解决,一时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19世纪是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阶段,在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由20%上升到50.2%,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在这个阶段中,纺织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动力,随着蒸汽机的普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815年时,英国已拥有几千台蒸汽机,英国的棉纺织企业主大部分成了“蒸汽工厂狂”。这个阶段出现了一批由交通运输业带动产量的城市。自19世纪20年代第一条铁路的建成到19世纪50年代铁路网的形成,英国仅用30年的时间,其间,与铁路发展配套的各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牟元军《论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至清朝前期江南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原因。
2023-02-19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明朝前期,政府规定∶除朝贡贸易外,民间不得从事海外贸易;隆庆元年(1567 年),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调整,开放海禁。这一变化
A.导致了朝贡贸易体系的瓦解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维护了沿海地区秩序的稳定D.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2022-02-2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呈现出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促使城乡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形态的转型
C.税收制度的革新D.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末小说《三言二拍》中,描写使用白银的社会阶层十分广泛,上至皇帝、官吏、富商,下至家丁、商贩、僧尼,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当介绍人物时,伴随着籍贯、年龄、职业的介绍之外往往还要附上家庭财产状况,比如“家资巨富”、“广有家财”,或“富民”、“富翁”等,一个人所拥有财富的多少已成为其身份的标志。由此可知明末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B.倡导求实精神,平等观念传播
C.商人地位提升,传统社会解体D.商品经济发展,价值观念变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后,“盐茶”专卖取代了“盐铁”官营,茶叶成为国家战略物资,通过以茶易马,即所谓的“茶马贸易”,中国获得了紧缺的马匹。西北少数民族茶叶依赖中原地区供给,从某种意义上,中央王朝因茶叶而掌握了“华夏边缘”地区的命脉。明初政府为了垄断茶马贸易,在产茶区设置茶课司,还建立茶叶的专卖制度,商人贩茶,必须持有“茶引”或“茶由”,“私茶出境者斩”。

——杜君立《历史的慰籍》

材料二   1517年,最早来到中国的葡萄牙人将茶叶带回欧洲。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从1815年起,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英国,英国为了扭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同时,从中国引种,在其殖民地试种茶叶……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并通过铁路、轮船运至目的地,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且主要靠人力挑运至通商口岸……茶叶生产国的茶叶被英美等国家廉价收购,并加以包装宣传,售以高价。1886年以后,中国茶叶贸易终于衰落下来。

——据盛敏等《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构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从古代到近代以来茶叶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从古代到近代以来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2020-10-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