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南宋《梦粱录》记载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都城纪胜》载:“(临安)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与唐朝前期相比,材料中反映南宋
A.只有临安商业分布非常广泛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开始突破政府对商业时空的限制D.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証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建》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同去处,通晓不绝。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掲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曾有历史记载四川地区,“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 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使用铁钱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交子”的产生
C.铁钱已不适应当时四川经济发展的需要D.政府规定铁钱只能在四川地区使用
4 . 宋《梦粱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已经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B.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上的界限
C.都城汴京繁荣的商业景象D.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商业的监管
2021-01-13更新 | 1029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材料二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依据和原因。
6 .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诗云:“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说明唐朝
A.市易时间严格限制B.坊市治安状况良好
C.杜绝商品频繁交易D.城市经济功能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记载,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奏请:“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阿拉伯商人蒲罗辛贩卖乳香达30万,纲首蔡景芳招诱船货,收息钱达98万,都各补授从九品“承信郎”官衔,赐予“公服履笏”。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
A.海外贸易满足了贵族的物欲追求
B.招徕外国货船可以增加官员政绩
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民众崇尚洋货
D.政策调整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书《夷坚志》中记载:“忠训郎王良佐,居临安观桥下。初为细民,负担贩油,后家道小康,启肆于门,称王五郎。”一位小贩竟靠着卖油使--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还进入官场,位列三班。这可以用来说明宋朝时期
A.商业活动不再受到限制B.商业政策较为宽松
C.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文献记载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
《郑回答》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2021-05-08更新 | 2995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材料反映出当时
A.宋代地方具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B.当地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民间纠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