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较春秋时期有较大的进步,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都市商业贸易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商人为使自己的商品畅销,除了注重产品质量外,还看中了对产品的宣传。口头广告和实物广告就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广告形式。早期的商业广告,还学会了利用名人效应等手段,这使得广告能够在整个交易时间内起着招引客人的作用。

——整理自《中国古代广告历史概述》

材料二 中国古代广告文化反映了古代的商业习俗,记录了古代商业文化演进的轨迹^随着市场竞争的出现,广告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大小经营者都注意广告中宣传商品和服务的特点,利用具有吉祥、发达、亲近等含义的字号和书法上乘、做工讲究的牌匾吸引人们的目光。不仅增加了号召力,而且为它们注入文化内涵,使之具有了较多的文化传播意义,从而使古代广告传播跃上一个新的层面,成为传达商业文化的载体。

——摘编自李燕《中国古代广告浅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早期广告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同广告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广告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村以小农经济为中心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完全解决严重的劳动力过剩问题,大量剩余劳动力转他为比较固定的工商业者,并汹汹涌入城镇。明清时期密如星斗的市镇,聚集了以工商者为主体的大量人口。随着市镇多方面的城市功能的增强,特别是零售商业、铺坊手工业、饮食业和酒楼、茶肆等行业的蜂起,加上大量地主、士绅的迁入,使得市镇行政管理复杂化,官吏队伍迅速壮大。这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凭藉经济、政治实力,消费水准高得惊人,高档奢侈性消费品的猛增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明清江南商品经济与消费结构关系探析》

材料二长期以来,法国农村普遍的兼业现象使占地过少的农民勉强维生。1847年经济危机导致了农村家庭工业开始衰弱,而1830年以后工业迅速发展也加大了城市的吸引力,于是兼业行为逐渐被向城市移民所取代。从19世纪中期起,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在1830~1850年每年约有4~5万人离开农村;1856~1866年每年平均迭13万人。

——整理自《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人口的基本流向,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中法两国人口流向的共同原因和本质区别。

2018-02-15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测试专项 专题02
3 . 在农业社会,农村市场既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依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三:明清江南市镇的起源,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从宋以来,直到明清,市镇是体制外的产物。它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市镇具有乡村商贸市场“中心地”的性质,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草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农村市场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代贝币


统一货币


北宋交子

材料二   交子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时期1023年的成都。据清《续通典.食货》的(钱币.上)写着,交子应为三年一届,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用而不便于携:…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

材料三   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实现导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伴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金融业也非常发达,这促进了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与此同时,这也促进了英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从而使伦敦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南方网《金融中心漂移说》

材料四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1944年,主要欧美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五: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说过一句话:“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材料二概括交子流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

(3)依据材料四,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变化及原因。

(4)依据材料五,材料中的言论“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的立足点足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的?

2017-05-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瑞安市第七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第11周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商业,作为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艰难曲折,受制于很多因素。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它对上层建筑也产生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李生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中运用了以下资料:

“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富者,人之情性”,逐利“若水之趋下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魏国“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

——《战国策·魏一》

为了鼓励商业,管仲采取了四民分业定居、开设市场、减轻税收、修缮道路、优惠商贾等措施

——摘编自《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铸币。(如下图)

材料三“及至秦,分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

——《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生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春秋战国商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铸币”这一现象的?

(3)有人说:秦朝以后到汉魏,国内商业发展是“戴着枷锁前进”,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枷锁”是什么?为什么能“前进”?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该经济现象对明清时期社会阶层和文学、艺术的影响。

2017-09-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练习十二最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

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17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切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切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7-03-01更新 | 340次组卷 | 20卷引用: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