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一些商人往往通过购藏图书、构筑馆阁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士阶层靠拢。另一些士人阶层逐渐抛却“安贫乐素”“口不言利”的传统信条,纷纷加入商人的行列。这一现象反映宋代
A.四民界限趋于模糊
B.整个社会信仰改变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士商阶层相融合流
2019-07-09更新 | 78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秦始皇灭六国后,把六国富豪和大族12万户迁到都城咸阳;西汉建都长安不久,迁入年俸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同时迁入的还有其他国家的大族,共10余万人。这种措施客观上有助于
A.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B.增强城市经济功能
C.防范地方势力膨胀
D.促进人口自由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019-06-29更新 | 90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C.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2019-06-14更新 | 841次组卷 | 39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地区价格地区价格
江苏米谷每石1.5—1.6两白银山西(部分地区)米每石1.5—2两白银
湖广米每石1.4—2两白银山东(兖州、泰安)米每石1.4—1.8两白银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
B.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
C.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D.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时,在政府许可下,由成都6家富户共同印造的“交子”铁钱在市场流通。后来还发行了会子,会子有三种:通行于东南各路的东南会子通行于两淮的淮交、在湖北通行后扩至京西和广南的直便会子。交子、会子的发行
A.取代了原有货币
B.规范了商业行为
C.推动了商业发展
D.增加了政府收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2019-06-10更新 | 6018次组卷 | 73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年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
2019-06-08更新 | 12000次组卷 | 112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019-06-08更新 | 12038次组卷 | 16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