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南宋宁宗嘉泰(1201—1204)初年,绍兴府所属市镇年均商税额分布如下表。据此可知南宋绍兴地区
市镇钱清曹娥三界蛟井枫桥渔浦新林
年均商税额1945贯6285贯1544贯1743贯3090贯2673贯1139贯

A.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商业市场发展不平衡
C.成为政府的财政倚重地区
D.经济增长速度不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一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 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高祖令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收繁重的商业税,极力降低商人社会地位,而宋代则出现了富商大贾在科举发榜时“榜下捉婿”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反映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载,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都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B.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C.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2015-10-28更新 | 237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第七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316个,清代(鸦片战争前)增加到479个。就明清时期而言,这些工商业市镇
A.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B.严格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
C.已开始流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在我国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9-12-05更新 | 46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