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1 道试题
1 . 《元史.食货志》记载:至元七年(1270年),国内商税“以银四万五千锭为额,有溢额者别作增余”,到至元二十六年,已增至“腹里为二十万锭,江南为二十五万锭”。这主要反映了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外贸税成为主要财源
C.商品经济相当繁荣D.民族压迫日益加重
2022-11-06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宋代城市中的行会是由工商企业组成的社会群体,通常由具有相应的经济实力的商人担任行会的领导,即行老,其主要任务是管理本行的商品价格制定和商品质量监督等相关业务活动。这说明当时(     
A.经济结构转型的速度加快B.城市经济中存在行业垄断
C.商人具有自我管理的权利D.政府加强了对贸易的管控
3 . “明成祖朱棣时期,扩建了元代大运河的副线……南北间的商业贸易也在京师和大运河的发展下带动起来了。长江流域和其他南方地区的商业同样获得了发展。例如,当时徽商遍布天下,他们从事各种生意,如贩卖瓷都景德镇的瓷器、各地的茶叶和丝绸、食盐、木材以及食品等等。”对此,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中心转移带动了长途贸易发展B.南方经济对北方的依赖程度加深
C.大运河发展是商帮形成的直接原因D.商业发展导致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实行特殊劳役身份制度,以世袭的军籍最为重要。明政府多次下令禁止注册为军籍的人偷偷改变身份,但在实际执行中,军籍人户改变职业和身份地位并不足为奇。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冲击B.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C.陆王心学的影响D.社会流动无法律障碍
5 . 宋代以前,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没有单独列为户籍,城乡人口的划分在户籍上没有多大的差别。宋代,“坊郭户”(城市民户)作为法定户名出现,政府将其单独列籍定等,不仅包括居住在州府城、县城和镇、市的人户,也包括居住在州县城外新的城市居民区草市的人户。这一转变从侧面说明宋代(     
A.城乡经济的差距日益扩大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重视维护市场秩序的规范D.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这表明当时(     
A.实力雄厚的商帮已开始兴起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C.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D.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位于中原各国通往东南吴越的交通要道,同时此地气候温和,土质疏松,易于耕作,出现了陶丘、彭城、宋城等商业都会,也是当时较早征收关税的国家之一。这表明当时(     
A.宋国跻身政治军事强国之列B.“工商食官”政策使宋国商业繁荣
C.宋国最早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多重因素使宋国商业一度繁荣
9 . 《梦粱录》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材料反映的是临安(     
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兴盛C.对外交往的频繁D.商业贸易的繁荣
10 .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外出贸易时失事的一艘古沉船。已出水的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其中还有来样加工的棱角分明的酒壶和喇叭口的大瓷碗,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对该船贸易活动表述正确的是(     
A.出口瓷器以白瓷和青花瓷为主B.海上丝绸之路已远至西亚地区
C.携带玉米、土豆和南瓜等食物D.促进了阿拉伯地区制瓷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