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宋孝宗时,“楮(会子)未至于轻(贬值)也,而已虑其轻,多出金银以收之楮未至于多也,而已虑其多,更不增见在(发行量)之数”。淳熙七年时,“会子与见钱等(值)”,“民间尤以会子为便”。材料说明南宋(     
A.重农抑商政策强化B.纸币发行推动南方经济发展
C.纸币制造技术成熟D.政府对纸币发行的管理有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关于交子的产生,有如下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北宋《续资治通鉴长编》自李顺作乱,遂罢铸(钱)。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于嘉、邛二州铸景德大铁钱……民甚便之。
元朝《宋史·食货志》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A.材料都记载了交子的产生过程B.交子出现的原因记载相同
C.二者皆为一手史料,完全可信D.北宋纸币取代了金属货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清时期的震泽镇,在元朝时只是一个小村落,居民仅数十家;明中叶后增至三四百家;清初,由于丝织之盛,货物并聚,该镇居民达二三千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B.跨区域商品贸易的繁荣
C.政府积极推行惠商政策D.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
4 . 汉代,丝绸与钱币粮食一样,可以用作支付军饷。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丝绸是一种最值得信赖的货币。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市场上的白银货币量不足B.统治者对丝绸服饰的偏爱
C.政府军费开支的急剧增长D.丝绸具有高度流通的价值
5 . 唐代长安城西市是全国最主要的市场,交易区集中在一个开设市门、四面有墙的较为封闭的场所内,以“肆”(行店)为单位将若干同类商品聚集起来,集中交易,市内设有专门管理机构。这说明唐代(     
A.重视商业的发展管理B.商业大都会快速崛起
C.保持市坊分离的模式D.长安成为工商业市镇
6 . 商代使用海贝作为货币,它主要产于我国海岸的南海、西沙群岛以及西亚等地区。可见,商代时期海贝的使用(     
A.推动了商代统治区域的扩大B.依赖于跨区域经贸联系增强
C.开启了南北方的经济联系D.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初,纸币宝钞作为法定的货币,然后铜钱、白银、宝钞兼用,明末又推行银两制,白银便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这一转变能够说明当时(     
A.传统朝贡体系的解体B.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
C.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图1、图2分别是唐朝和南宋的对外贸易交通路线图。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图1                                                                                  图2
A.国家海权意识增强B.朝贡贸易体系的影响
C.指南针已广泛应用D.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清明上河图》中不少店铺用文字表示商店的字号,大多数店铺的招牌中都以黑色楷书书写标识,但各家的书写风格略有不同。如图甲所示的“正店”和图乙所示的“十千脚店”,“正店”二字使用的是笔画平直的楷书,而“十千脚店”的书写则连笔较多,颇有行书的意味。由此可知,《清明上河图》(     

图甲“正店”                    图乙“十千脚店”

A.兼具艺术性和史料价值B.借鉴了魏晋人物画的风格
C.追求对生活的忠实还原D.属于市民阶层的绘画创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西汉惠帝、吕后时,废止了高祖时期的各种困商辱商政策。文景时期,政府进一步调整商业政策,允许商人购置田产和奴婢,使私商得以进入包括铸钱、冶铁、煮盐在内的各手工业生产领域,又可借助鬻爵政策“入粟”补官或拜爵。这些举措(       
①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②促进了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化
③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削弱了国家管控经济的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