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消费分层视角下的宋代书画消费

材料一   消费分层功能,尤其是消费所具有的社会分层意义,越来越被社会学家关注并认可:某种消费文化体现着消费的阶层特征,特定的消费品与消费方式成为区分不同群体社会地位的符号。

——摘自李怀、程华敏《消费分层:一个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

材料二   消费分层功能的展现具有一定的前提——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以上这两个前提,在宋代已经具备。宋代是文艺大发展时期,也是书画艺术的一个集大成时期。书画交易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参与买卖的群体扩展,交互流通的现象也愈加频繁。从书画艺术表现风格来看,一方面以追求“意韵”为胜的文人画(时人称之为“士夫画”)出现并迅速流行,另一方面通俗画在市井中广泛流布,前者追求极致的雅,后者迎合大众的俗,雅俗并举成为这一时期书画艺术的鲜明特色。

——摘编自秦开凤《宋代书画消费与社会分层——以文化社会学为分析视角》

材料三   宋代书画消费与宋人社会身份的建构

消费主体身份来源市场地位书画消费概况
官僚士大夫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书画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官位较高,藏品大多是书画中的名家名作名品,一般文人士大夫,亦广泛参与收藏与交易
富民占有大量社会财富却无政治权利的富裕阶层,时人称之为“富民”作诗赋词,但更着力于书画收藏“富民之家普遍培养子弟向学应举”,把书画艺术品作为新的消费目标,并以此为契机,结交诸多文人士大夫,他们经常活跃于书画市场,有人藏品之富不亚于官僚士大夫
平民财富占有量较少的普通市民、部分农民纷纷加入到书画消费行列中虽无缘书法名画,且多购买价格低廉的门神、纸画、观音像、桃符之类的通俗性书画作品,但一些普通小工商业者对书画的追捧也蔚然成风,其中史料记载最多的是各种酒店、茶坊、药店等流行悬挂名人字画

——据秦开凤《宋代书画消费与社会分层以文化社会学为分析视角》整理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023-02-2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信息题:“南海一号”沉船考古年

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阅读以上的图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要求:多角度提取历史信息)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成功的大一统帝国,必然也是能够成功与商人集团合作,接纳商贸秩序的帝国。唐王朝得到粟特人的协助,得以成功地经略西域,一旦双方决裂,唐人变成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也就永远失去了中亚。宋元能够从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获得好处,也是因为友善阿拉伯商人。明初一旦禁海,有不在少数的临海子民参与或主导倭寇组织。

——摘编自张笑字《商贸与文明·现代世界的诞生》

材料二   长期以来,穆斯林商人一直是欧亚商路的主宰者。从7世纪开始,来自波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水手和商人开始学着借助季风的力量前往印度。到8世纪20年代,穆斯林水手最远到达了中国的沿海地区。唐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非常开放的态度,中国的艺术明显受到波斯和阿拉伯的影响。宋朝依然与伊斯兰世界进行贸易。

——摘编自(英)安德鲁《世界史》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商贸与文明”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7-15更新 | 599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在中国风靡一时,其主要观点认为:自古以来,这个世界便存在着一个贸易圈:非洲—亚欧贸易圈,新航路的开辟只是为这个古老存在的贸易圈带去了白银并形成了资本,从而开拓并形成了世界市场。而中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吸纳国家,全球大概最终有1/31/2的白银最终流入中国,这个数字大概是700010000吨。

材料二   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穆宗当即批准了这一奏请,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依据以上两则材料总结一个围绕中国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历史解释。(要求:论从史出,观点正确,论证准确)
2022-05-1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图2,提取三项有关宋明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2-03-06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读图,回答问题。


阅读上图,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地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是什么?(内容)充分提取信息:为什么?(背景)解释和分析原因:怎么样?(影响)分析和归纳影响。】
2022-02-26更新 | 44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1世纪时的北宋,14%的人口拥有了全国77.5%的耕地面积。不少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入工商及服务性的行业,促进了非农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工商业也由以制造和营销奢侈品为主,转向以大众消费品如食品、日用品等为主,引致工商业的扩张和普及。国内和对外贸易亦得益于全国已完备的5万千米水路网、新海船的设计,以及导航和航海工具如定向舵、指南针与新航帆的出现和推广。纸币和金融机构的出现,也使得贸易因便利和风险降低而扩张。宋代人口由初期(970年)的2100万增至1110年的8560万,农业人口的比率却在下降。农业的高效率使粮食年产量达3亿石(1石=103斤),即人均量约3石。十国时代,南中国的区域间贸易已很蓬勃,至南宋更盛。两宋社会还添加了另一些重要的成分,包括以商店主和手工艺者为主的新阶层,以及在城内形成的如店员、奴仆和其他雇员(贩夫走卒)等城市低下阶层。为了迎合他们,城市中产生了大众文化和娱乐,包括说书、弄刀、卖艺和其他城市娱乐活动,构成了勾栏和瓦子等新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功能,使宋代的城市文明出现了新的景况。

——摘编自薛凤旋《宋代:中国城市文明的高峰》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2-01-22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在农业和商贸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步。城市生活得到了拓展,城市中的商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但不是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到17世纪,在中国商业活动已经很普遍了,甚至比任何一个17世纪的其他国家都普遍。清朝初期,大城市之间和许多贸易城镇之间的商贸活动保持了明代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

历史学家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中国拥有庞大的、在金融方面成熟的商业阶级,在许多理念和技术方面也有着领先的地位,但却没能突破成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家呢?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国没能从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跃进到西方在一个世纪后才出现的那种“工业革命”呢?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


结合16-17世纪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或“工业革命”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倚汴水建城,便于漕运。……五代至宋,东京逐渐繁盛,如潘楼街南,多是真珠匹帛香药铺席。……潘楼酒店下,买卖衣物书画珍玩。还有瓦舍(娱乐场)勾栏(剧场),演出百戏伎艺。……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货物,及五万贯者,补官有差”。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1.正店是指曲酒专卖权的酒店,拥有造酒作坊,是专门接待京城中上层社会人士的饮食业场所。2.图中的圆形皆为商业网点。

——摘编自朱金、朱晓峰《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特征研究-基于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


从图3中提取关于宋代商业的一个信息,得出结论,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结论正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2021-11-18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