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北宋时期出现纸币,元朝纸币使用盛极一时,明清时期却广泛使用白银。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都体现了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③明朝广泛使用白银的原因是革除元代弊政 ④明清时期白银使用日益广泛,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聚集
A.①②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④
2011-07-14更新 | 8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油田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春秋范蠡人称“陶朱公”,后成富商的代名词。下列有关商人的说法,你认为值得怀疑的是
A.战国巨贾吕不韦,居然做了秦国相国
B.刘宋时商人因不满政府限制交易曾经发生骚乱
C.明清时期民间对外贸易发达
D.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闻名全国
3 . 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张三正在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张三当时将使用哪种货币形式来支付学费
A.五铢钱B.交子C.白银D.开元通宝
2011-04-10更新 | 3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扬州工业产品主要有铜器、毡帽、丝织品、木器、药材、海味等。扬州铜器尤其是铜镜最为驰名。中宗时曾“令扬州造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叶。帝每骑马自照,人马列并在镜中”。
材料二 扬州常节制淮南十一郡之地,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地,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往还皆出其下。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七。
材料三 苏州地区棉纺织业发达。……所产紫花布、斜纹布等,都是质地精良的名品,吸引各地商贾贩鬻。……嘉定县罗店、安亭、外冈等市镇,大都是“商贾辏聚,贸易花布”的“巨镇”。……丝织业也是苏州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除设有官办的织染局等丝织机构外,大量的则是分布在民间的丝织业。……随着明代日趋衰落,而民间的丝织业日趋兴盛,代表了明代丝织业发展的主体。
材料四 嘉靖以后,苏州堪称天下第一雄郡。在周围长达40里的城区内,东部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手工业区,西部是以商业为主的商贸区。在东区,“半城大约机户所居”,这里“比屋皆工织作”,“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构成了一个丝织商品生产的新天地。
——《中国运河文化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扬州经济的特色并分析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
(2)苏州出现丝织商品生产“新天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为什么在明朝中后期苏州会出现这种“新天地”?
(3) 扬州和苏州的经济特色各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011-04-06更新 | 5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汪清六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果将成语“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     
A.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B.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
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D.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代的徽商主要指的是明清时期徽州府(今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市)籍商人集团,它与北方的晋商构成明清时期雄踞南北的两大商人集团。

材料一:以下是史籍记载的明清时期徽商经营活动的一些情况:徽商又被人称为“儒商”。他们普遍受过儒学教育的熏陶,既重利又重义,以“买卖不成仁义在”、“宁奉法而折利,不饰智而求赢”、“人宁贸诈,吾宁贸信”作为经商活动的信条。徽商“出吴会(苏州),尽松江,走维杨,抵幽燕,以故贾之所入,视旁郡信厚”。徽商除从事商业贩卖外,还在江南苏杭等地投资兴办丝织、制茶、采矿等产业。清代徽商兴办的丝织工场织工达数百人之多。徽商荻利最大的是盐业。徽商通过结交官府权贵在南方许多地区获得食盐的专卖权,依靠垄断性经营获得巨额利润。

材料二:进入晚清,商业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徽商因恪守旧的经营传统日益走上衰败道路。与此同时新兴的江浙商人集团(又称江浙财阀)由于享受越来越多的商业特权而日益强大,最终取代徽商成为中国势力最强的商人集团。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徽商经营活动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徽商衰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