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239 道试题
1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80次组卷 | 12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航路开辟使“文明舞台限于亚欧大陆的格局归于终结,东西方开始进入了一个互相认识的全新时期”。材料中的“全新时期”的含义是(     
A.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掠夺
C.东方完全落后于西方D.东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加剧
2024-05-28更新 | 80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检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某国家国名意为“石头造的房子”,其统治范围一直延伸到赞比西河和现今南非境内。这一国家是(     
A.阿克苏姆B.加纳C.津巴布韦D.阿兹特克
2024-05-16更新 | 76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024-05-13更新 | 90次组卷 | 95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儿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B.庄园大体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2024-05-09更新 | 140次组卷 | 74卷引用:统编版 历史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2024-05-03更新 | 234次组卷 | 213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检测卷: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不具备完善功能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2024-05-01更新 | 141次组卷 | 53卷引用:人教统编版高一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2024-04-29更新 | 149次组卷 | 117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62次组卷 | 109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A.日本迫切希望学习隋唐的发展经验B.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
C.国际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2024-04-26更新 | 40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检测卷: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