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3次组卷 | 172卷引用:宁夏银川二中2010届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春秋战国货币起源原生区域示意图。当时,东西南北的货币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争霸战争加速了货币的统一B.经济地理环境影响货币样式
C.经济发展推动货币体制改革D.图腾崇拜影响了货币的形式
2021-01-16更新 | 629次组卷 | 28卷引用:【市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高三质量监测(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可匹敌的制作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由此可知,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中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白银流入中国带来的影响。
4 . 两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书·货殖传》记载,经过秦末战争,到汉朝初年,齐人刀间“逐鱼盐商贾之利”,已“起数千万”;成都的罗裒“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遂殖其货”,亦“訾至巨万”;宛(河南西南部)孔氏“用铁冶为业”,“家致数千金”。材料可用来说明此时
A.社会经济出现恢复迹象B.区域间工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C.政府工商税收显著增加D.商人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是《三辅黄图》中记载的汉代长安东西两市平面图,其皆成方形,四面设肆,供商贾列肆货卖之用,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这反映了汉代
A.官商勾结现象严重B.经济重心还未南移
C.重商主义观念盛行D.商业活动受到限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康熙时“江浙百姓咸赖湖广米粟”。雍正时,湖广粮食供应区域更加扩大,不仅凶年供应江浙之食,“号丰年必仰给湖广”。这说明当时
A.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B.江浙经济衰退趋向明显
C.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D.湖广渐成全国经济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朝时大都市近郊多有大面积菜圃,经营菜圃者的经济收益也较高。据《史记》记载:“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畦姜韭,此其人与千户侯等”。据此可知汉朝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受到冲击B.农业中出现了专门化的生产
C.地区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形成D.等级观念因经济发展而淡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记载:“在1100年,人口达到一亿……在人口稠密地区居住的农民,在更大程度上卷入商业活动之中,出售余粮,买进木炭、茶、油和酒。主要种植粮食的农户,也常常进行小规模的副业生产,如酿酒、烧炭、造纸和织布,并通过中间商出售商品。”这一记载主要反映了(     
A.宋代农产品商品化有了质的飞跃B.宋代小农经济出现瓦解的趋势
C.农村人口城市化在宋代达到高潮D.宋代的农业与商业交互式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自战国至唐,行(xíng)商是商业活动中的盈利主体,在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至宋代,坐贾势力日益壮大,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百姓收入水平提高B.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C.城市化的不断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