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明朝末年,作为出版中心的江南地区,原先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图书市场中,有关科技、农业、商业、工匠、法律的书籍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旅游指南、烹调指南等生活专业用书。这一现象反映出明末
A.儒学独尊地位发生动摇B.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C.民众物质生活日益丰富D.经济发展丰富图书市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明初)的主要通货是比较多的,有元旧钞唐宋旧铜钱明通宝钱,至于金银、谷物、布帛等实物也能在民间市场上见到。自洪武八年发行“大宝明钞”始,为了巩固宝钞的地位政府禁止使用白银交易,并对钞、钱、银的比价做了官方的规定,于是,宝钞和铜钱便成了较为重要的两种货币,这个“钱并用”的局面大体持续到了宣德年间。这个时期的白银虽在禁止之,但是在实际交易中,白银却依然可见。宣德年间,在民间交易市场中,白银的使用开始普遍起来,尤其是巨商富贾所进行的国内外贸易更是如此,此时的宝钞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民间交易开始实际以白银为主。明代日益扩大的贸易量使得各方对稳定通货的需求比以往更为迫切贵金属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便成为中外共同的趋势。对中国而言,海外市场的扩大与货币结构的压力使得中国对于白银的需求有了内外双重的需要,加上国内贵金属,尤其是白银产量的有限以及先前的大量流失使得中国货币结构的转变最终需要海外白银的大规模流入才能完成。

——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都不可回避地面临解决中国混乱的货制度和货币体系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决定把“废两改元作为统一货币解决银本位制度的第一步骤。1931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白银价格的波动,造成园内白银货币的大量外流。而九一八事变爆发,改变了国内“废两改元”货币制度变迁的格局1933年3月10日,南京国民政府确定以上海为试点,推行“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规定上海通用银两和银元兑换比例+颁布《废两改元令》,这样在政府强力主导下,近代“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得以完成。这次改革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的金融货币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快了中国金融货币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接轨。

——摘编自王忠宝民国时期“废两改元”货币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变革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改革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末的徽商利用王阳明“四民异业而同道”的思想,大力宣扬商业利润是源于对“道”的追求。这反映出当时的徽商
A.严厉批判重农抑商政策B.重视经济利益与诚信的统一
C.利用封建伦理开拓市场D.力图建构商业的价值观依据
4 . 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  )
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D.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的群体,他们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可以说明
A.分封制的瓦解B.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C.土地兼并严重D.阶级关系发生了质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代政府在物品采购上建立了“书市买牌”制度,即官府将要采购的物品和价格书写在牌上,公之于市,有愿意交易的商人就和官府到市场买处按牌交易。这说明宋代
A.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B.注重市场秩序的规范
C.市场经济已非常成熟D.抑商政策已完全崩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江南25个市镇373座桥梁建造情况统计简表(单位:座)
时期宋代元代明初明中后期清前期清中期
数量102727993059
官建与民建的总比例是1:12

如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宋代商品经济落后B.民间建桥技术更高C.政府财税收入下降D.商贸贩运逐渐发达
8 .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主体已经不是官府、贵族或官僚商人,而是平民商人,此时的平民商人已经是完全以经商为职业之人,而且商人与其他社会职业还处在频繁的流动之中,这与殷商西周时期商人子弟永远经商的封闭状态截然不同。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遭到了否定B.市民阶层已经形成
C.商业群体及其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各诸侯国普遍重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禁夜”是古代的一种政策。《太平广记》载,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曾因“醉而犯夜,为虞侯所系,败面折齿”。宋代解除这一禁令的举措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
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C.保证了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
D.引发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10 . 明末清初徽商经营木材、茶叶、典当、盐等,走南闯北十分活跃,其富可敌国。但其经营的商品非主要生活用品,更少生产资料。徽商的这种经营活动
A.加快了小生产家庭耕织的分离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C.根源于政府对市场交易的规范
D.反映出明清经济发展的内向化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