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 1824 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 世纪 40 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B.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用
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重心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2019-01-30更新 | 7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吉林省延吉市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困难,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等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建立“会馆”,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B.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C.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重农抑商政策加强
2019-01-18更新 | 254次组卷 | 25卷引用: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如《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丞家药肆”等;《东京梦华录》也有“张家酒店”“东鸡儿巷郭厨”“郑皇后宅后宋厨”“王道人蜜煎”等记载。这说明宋代
A.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
B.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
C.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
D.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
2018-12-20更新 | 227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传统的以名贵土特产品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变化加速……粮、帛、茶、盐、铁、瓷(细瓷销城市,粗瓷销农村)、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均纷纷然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贩运贸易非常的繁荣B.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
C.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D.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在现代工业兴起之前,作为“生存于农村经济上面”的市镇,其全部活力来自周围的农村经济。然而,正是在江南农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这些市镇作为新兴的工商业据点,发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各式工匠的手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一道,构成了此类市镇经济的主要成分;市镇周围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是市镇赖以生长的土壤;交汇于市镇的水陆交通,则为市镇输送养料的孔道。

——摘自《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的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江南市镇兴起的条件。

2018-11-23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著名文人学士的文集中有许多商人的墓志铭、传记、寿序等,如王阳明的《节庵方公墓表》的传主就是富商方节庵。这反映出当时
A.弃儒从商风尚的盛行
B.传统四民秩序的瓦解
C.工商皆本思想的形成
D.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2018-11-23更新 | 160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南宋时,俗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时期,江南常患粮食不足,所谓“江南地阻人稠,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这一变化反映出
A.江南农耕技术的退步
B.南北经济格局的改变
C.区域长途贩运的兴起
D.江南经济结构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末年庄季裕的《鸡肋编》载: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非舟楫不可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1132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民众生活受气候的影响大
B.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
C.舟楫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D.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
2018-11-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
(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3.8590%
隋唐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6.42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什么材料说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018-11-1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