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政局动荡货币不一
C.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D.政府控制金银流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取士不问家世”“--切考诸试篇”,采取了弥封(糊名)、誊录等措施,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等新现象。这些新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
A.门第观念根深蒂固B.宰相权力日益萎缩C.社会阶层流动加速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朝初期“非世家不架高堂,衣饰器皿不敢奢侈”。明中后期则一改“简质”的社会风尚,靡然向奢,甚至“以俭为鄙”。这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松弛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下层百姓易染奢靡风气
2018-07-14更新 | 331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律·田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买,卖)酒,田啬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令者有罪”。汉代乐府诗《羽林郎》中则有“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卖酒)”之句。从历史的角度观察,与秦相比汉代
A.商业活动冲破了时空限制
B.政府对商业活动监管的放宽
C.草市推动了农村经济进步
D.特色商业街促进饮食业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解释和注音。这反映了
A.儒学统治地位受到动摇B.印刷技术推动通俗读物发展
C.西方思想冲击传统文化D.商品经济促进大众文化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封建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帮的发展B.古代商业发展毫无法律保护
C.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D.商帮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2018-05-13更新 | 2223次组卷 | 5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朝代

经济

政治

文化

曲辕犁普遍推广。

茶广泛种植。

均田田制逐渐瓦解。

港口城市贸易繁荣,“海上丝绸之路”有所发展

实行三省六部制

科举考试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出现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出现谏官。

佛教进入全盛时代,刊印《金刚经》。

诗歌步入鼎盛时期。

书法“颜筋柳骨”。

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田制不立”,土地买卖频繁

宋坊市界限打破,出现纸币交子。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广泛设立。

中央设三司使,地方设知州和通判。

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体系形成,实行“糊名出法”现谏院。

理学兴起。

词、曲、话本逐渐兴起,出现南戏。

苏黄米蔡四大家,主张“有意无法”。

“三大发明”完成。

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番薯引入中国,棉花广泛种植。

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苏州的丝织业、佛山的冶铁业出现。

大规模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

明太祖禁止海外私人贸易。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

八股取士。

形成完备的科、道监察体系,出现厂卫制度。

学成熟;出现“异端”思想家李贽。

世情小说盛行。

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

西方传教士来华。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

上表为中国唐、宋、明三朝若干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对这种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知识分子与商人群体由对立走向合流
B.知识分子与商人都要“正心诚意”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观念
D.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