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B.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B.工商业发达,地处交通要冲
C.专业化工商业城镇大量出现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2016-11-27更新 | 212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的基础上,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
C.商品化趋势明显
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
5 . 《唐律疏议》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据此可知当时
A.限制经营场所B.奉行“重农抑商”C.商业空前繁荣D.重视监管商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A.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8 . 在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古代中国,商品经济一直在潜滋暗长,在繁华的城市出现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机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现象开始于(     
A.战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提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期票、信用证以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反映宋朝商业发展的原因是
A.金融业的发展B.坊市界限逐渐打破
C.海外商运发展迅速D.统治者开明的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
A.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B.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
C.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的增强D.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