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的群体,他们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可以说明
A.分封制的瓦解B.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C.土地兼并严重D.阶级关系发生了质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宋代政府在物品采购上建立了“书市买牌”制度,即官府将要采购的物品和价格书写在牌上,公之于市,有愿意交易的商人就和官府到市场买处按牌交易。这说明宋代
A.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B.注重市场秩序的规范
C.市场经济已非常成熟D.抑商政策已完全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禁夜”是古代的一种政策。《太平广记》载,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曾因“醉而犯夜,为虞侯所系,败面折齿”。宋代解除这一禁令的举措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
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C.保证了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
D.引发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有文人对1241年至1275年间的杭州描述如下:“户口番盛,商贾买卖者十倍于昔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宁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江南城市的商业发展
B.工商业市镇的人口密集
C.统一王朝的都城气象
D.城市开始打破坊市界限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民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65年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6 . 在明清小说中,有大量叙述和描写文人弃学经商的故事,其中不少都是文人主动改弦更辙,弃文经商。这说明当时
A.重农抑商受到削弱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抑商观念遭到削弱
D.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2019-10-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族聚居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这说明
A.互市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B.茶马古道促进了人口迁移
C.跨区域间贸易来往密切
D.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弊端
2019-10-21更新 | 492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颚南高中2019年高三十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隋唐时期,一些久未使用的文档名词再次出现,如“质剂”(西周时期买卖契约)“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券契)“傅别”(西周出现的借贷契约),这三个文档名词皆与契约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能够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活跃
B.社会关系复杂
C.信用制度缺失
D.私订契约普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长安人口“不啻百万”。城市呈棋盘状布局,由11条南北大街和14条东西大街分割而成。城内拥有108个坊,坊以外有东、西两市……全国和外国的商人,从四面八方汇聚京都,兴贩贸易。关于两市的行业,仅见于历史记载的就有:铁行、内行、笔行、大衣行……波斯邸等等。长安东市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市唐肆则“如东市”。

——摘编自子墨《唐代工商业的繁荣与商业城市的崛起》

材料二 据周邦彦《汴都赋》记载,宋京城汴梁市场上有“安邑之枣,江陵之橘,陈夏之漆,齐鲁之麻……无所不有,不可殚记”。宋代的早市“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天明,羊头、肚肺……螃蟹、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然后饮食上市”。在潘楼东十字大街,“每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领袜之类,至晓乃散,谓之鬼市子”。

——摘编自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长安城市商业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长安城相比宋代汴梁城出现的新变化及成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当过商贸、牙人的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强调农贾乐业,衣食滋殖,认为“农安于田,贾安于市”则财用充足,否则国家必贫困。这主要说明唐甄
A.要求废除重农抑商政策
B.突破了封建经济的灌篱
C.主张推行农商并重政策
D.主张民众生产自由自主
2019-09-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